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2014名人健康計畫/韓柏檉 假面時代尋找「真食」世界

 2014名人健康計畫/韓柏檉 假面時代尋找「真食」世界

http://cancercarefoundation.com.tw/news_d.php?id=83&pid=10

生活、工作擾攘了一年,舊的一年「假」事橫行。從一場大病走過來的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韓柏檉,新年的健康計畫,是把「真」奉為生活哲學,他希望更多人也能和他一樣。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韓柏檉(左)與夫人張幼香,兩人鶼鰈情深,奉行對身體沒負擔的蔬果飲食,也常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
圖/韓柏檉提供
肝臟腫瘤 闖入風光的人生
韓柏檉忘不了2008年,學校的教學、行政事務兩頭忙,人生正走到最意氣風發的時候。卻在一次例行的打網球運動時,腹部劇痛,檢查才知道,肝臟長了一大顆腫瘤,開刀切除後發現,這個壞東西重達2公斤。
「那時候真的深深感受到,不管寫多少篇期刊,也沒有辦法幫得了我。」韓柏檉用兩隻手掌比出一個資料堆疊的厚度,道出當初發現罹癌時的心情,是多麼地徬徨無助。

 
逃離病魔 嚴格遵循避毒學
手術後的他,肝臟只剩下三分之一大。半年後的追蹤檢查,腫瘤轉移肺部,連主治醫師都要他太太有「心理準備」。身為一名病人,他只能繼續接受治療,25次的化學治療、12次電腦刀放射線治療,同時服標靶藥物,總算在發病的2年後,讓病況穩定下來。
韓柏檉的專業是環境毒物。其實在還未生病前,他無論是在外演講或對學生上課時,就常勸誡人,多喝白開水、少喝泡沫紅茶店的飲品;多運動、不要吸菸;還出書,教人如何避免毒物入侵身體。
 
《戰國策》有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韓柏檉好不容易從病魔手裡,先奪回生存權。因此他把這過去奉行的避毒學,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找熟識攤商 學會辨別好食材
他吃大量的蔬果。每到周六,就和太太張幼香一起到家裡附近的東湖市場,向賣有機蔬菜、賣魚的、賣五穀雜糧的熟識攤商採買。學習如何挑選農藥較少的食材,一次會採買數十種蔬果,做為一周的營養來源。
 
例如,在宜蘭種水果拿來台北賣的阿發,就會教韓柏檉:「水果要有點酸才天然;若有苦味,就有可能灑了什麼東西。」
他也常去民生社區附近的傳統市場,向一攤海釣的小販買魚,他總盡量選石斑,買時會聞看看魚有無「怪味」。因為有些養殖魚若放了藥水避免魚生病,藥水的味道就可能殘留在魚身。

自製生機飲 內含數十種蔬果
韓柏檉還會把20到30種的蔬菜、水果,加上薑黃粉,打成濃稠、色澤紅粉的生機飲品,帶到學校當成飲料喝。它富含每天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礦物質;但前提是,會把這些蔬果徹底清洗乾淨。
 
有做菜天分的韓太太,總是利用天然的蔬果,搭配苦茶油、開心果油、天然釀造的醬油、味噌、米醋、黑糖、紅冰糖、蜂蜜、礦物鹽、酸梅醬等佐料,製造出蔬果飲食的味蕾驚奇。讓每次上他家吃飯的客人,總是讚歎不已。

( 不是不能吃)
外食評估風險 要看濃度、頻率、時間
「外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計算風險。」韓柏檉能從家裡帶便當,就盡量不吃外食。他常告訴朋友:「濃度、頻率、時間。」食材殘留農藥或其他藥物的濃度,不得而知,但是否常吃、是否長時間吃同一家食物,卻是可以避免的。
2013年台灣發生順丁烯二酸「假澱粉事件」,還有混充油事件,讓人不知道還有什麼是可以相信的。韓柏檉認為,現代人都很聰明,應該知道怎麼做才是對健康最好,「只是你願不願意做而已」。
 
他舉例,少吃外食,就能避開劣質調味料,或商人用高鹽、高油的烹調方式,去蓋住不新鮮食材的味道。回歸蔬果、魚類的新鮮,低油煮食,他盼望新的一年,能有更多人和他一樣身體力行。
 
許多罹癌者常思索一個問題,疾病是否因為過去的不良生活習慣及飲食而來?韓柏檉坦言:「自己曾經20年都沒做健康檢查。」這是一項疏忽。現在的他,更注意健康,接受治療後,就力行養生。
 
罹癌後,他更挑剔吃進肚裡的食物,也更重視身心靈的修為。除了擔任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每天做旋轉功。他也奉行印度阿育吠陀「人需要水、土、空氣」的教義,在家用水加海鹽,每天泡腳,想像是與大海的親密接觸。同時每天會靜坐20分鐘,沉澱思緒。
 
韓柏檉的父親,去年8月剛過100歲生日。癌症,讓韓柏檉對生命有了痛定思痛的體悟,他相信今後會越來越好。
韓柏檉小檔案
年齡:58歲 
現任:北醫大公衛系教授、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
經歷: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主任、研究所所長、圖書館館長、學生事務處學務長
給自己的健康期許:只要會跟、就有慧根。體驗與實踐,才是健康之道。
 
全文網址:
2014名人健康計畫/韓柏檉 假面時代尋找「真食」世界 - 健康名人堂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93098#ixzz2q4u4bV6S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華山隨筆:全職義工的修心路

華山隨筆:全職義工的修心路
小時候,一家七口住在狹窄的板間房,生活艱苦,最渴望成功致富。我拚命讀書,幸運考入香港大學,廿六歲便成為理工大學講師。年少得志的我,意氣風發,滿腦 子名利權色。2004年決定做生命導師,日記內寫下目標:「月入10萬,成為香港最出色的生命導師」。當時的出發點,仍然非常自我中心,全是 me,me,me。始料不及,這個生命導師之旅,竟徹底改變了我。

2012年我五十歲生日,立志做全職義工。作為生命導師,我常說快樂是內心的修煉,真正快樂是無論外在環境如何,內心仍然快樂。因此,我承諾以身作則,用 生命去實踐我所相信的。同時,我內心焦慮掙扎:怕做錯決定,怕虛榮心作祟,怕自欺欺人,怕將來借貸度日、怕沒錢治病。當我接觸到內心幽暗無底的恐懼,胸口 繃緊、呼吸急速。那是難忘的一刻,我嘗試勇敢面對,不逃避、不掩飾、不抗拒。我閉上眼睛,承認自己的恐懼,讓自己默靜地呼吸。三分鐘後,忽然冒出老師那句 話:The meaning of life is not to win but to lose, until one day you have nothing more to lose, then you are free.

我問自己,要怎過餘生?答案非常清晰,就是清淨貢獻,體會生命的大圓滿。剎那間,我流下喜悅的眼淚,感到無比的輕鬆和釋放。當刻,整個人彷彿被淨化:「華山」消失、「自我」消失,心安滿足。

非常感恩,我很快適應了簡約樸實的生活,一切從簡,避免不必要的消費或應酬。以前常坐的士,如今則盡量坐巴士;等待巴士的時間,也變成愉快的修鍊,培養自 己一直缺乏的寬容與耐性。頓然發覺,我的需要其實非常簡單。過去並不需要很多(need)卻總想要很多(want),如今清晰區分兩者。原來,只要有一顆 清淨心,快樂就簡單容易。

每個人的生命課題都不一樣。成為義工,對我是極好的磨煉,讓我放下對慾望的貪婪、放下對名利的迷戀。在「財富」幾乎等同為「自我價值」的香港,做全職義 工,是對自信心和安全感的極大挑戰。感恩自己成為全職義工後,安全感和快樂指數持續上昇。放下社會目光的追逐和依附,反而是一種釋放,讓我真正屬於自己。

愈面對自己,愈發現「假我」(ego)非常狡猾,自以為進步,往往是自我更深層的自欺。過去汲汲所求,經常與人衝突,因我急於表達自己,說話時打斷別人, 極力捍衛「我」的觀點、「我」的感受,習慣以「我」觀物,眼裏盡是別人的缺失。當別人指出我的錯誤,我表面上強裝平靜,內心卻暴跳如雷,只想自辯和反擊。 一直以來,我只關心「我的健康」、「我的夢想」、「我的家人」;至於別人的健康、夢想與家人,根本不在乎。說到底,這個「我」究竟擁有甚麼?生命又有甚麼 真正屬於「我」?連我的身體,都是父母結合所得,死後化為灰燼,「我和我的」一切,將任由別人處理。何苦總是執著「我和我的」,創造延綿不絕的痛苦?不為 己憂,不為己愁,何來憂愁?

感恩上蒼憐憫,讓我遇到非凡的心靈老師,徹底摧毀我偽裝的自信。選擇成為一輩子的義工,只是漫漫長路的一少步,我承諾繼續以謙卑的清淨心,體驗奇妙的人生。

http://www.dreamspossible.hk/forum/viewthread.php?tid=9335&hig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