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拿得起,放得低(下) | 楊大偉 | 東周刊 11月19日

沈祖堯校長曾經講過:「人生很短暫,生離死別無可避免,短短的人生裡,應做些可以留得低的事。錢未必真的留得低,沒有永恆價值。有一些事,例如對年輕人的教育,他們會延續教育下一代,這些事留得低;豎立一些榜樣,說一些話,寫一本書,這些是留得低的。」
---------------------------------------------------------------------
 

拿得起,放得低(下) | 楊大偉 | 東周刊 11月19日

一篇對人有啟發和觸動的悼詞,不可能像一份CV或資產負債表般,只把一堆榮譽、職銜、數字和盤托出,而是回顧這個人的一生,到底做過甚麼對身邊的人以至整 個世界有意義的貢獻,是值得大家對往生者追憶和懷緬。但和那些日夜幻想希望自己名留千史的人所不同的是,懂得「捨得」的人,著眼點不是會得到甚麼回報,而 是因為自己的出現,有沒有為他人帶來過一點點正面的改變。

美國早前熱傳了一篇因患末期子宮癌而離世的女士所寫的訃聞,她和台灣的那位王先生一樣,訃告由自己親自撰寫。她在文中道出如何感謝主賦予她生命的禮物,在 得知自己的人生只剩下最後一個月,她不但沒有悲傷和抱怨,反而想用這機會,去表達她對最愛的家人和朋友的感恩。患了末期癌症並沒有拿走她的幽默感,她表示 這「安排」其實挺不錯,因為讓她有時間去準備需要交代和準備的事。訃聞中她特意提醒身邊的人不要為她哀傷,認為能在生命中為家人和朋友付出愛,已是她畢生 最大的成就,最後她祝福所有人繼續美好和開心地生活。

假如「捨得」有分道行,那這位女士的層次便不言而喻。能做到對生命本身做到「捨得」,明白該走的時候,不必為自己和家人製造額外的悲痛和哀傷,做到對死亡 保持適當的抽離,令事情不變得那麼沉重,而且還以身教告訴大家珍惜當下,感恩生命的最佳辦法就是善用當中的每一刻,無論從內而外,這位女士滲透出都是智慧 和大愛。

不知死,焉知生,很多人要經歷過生離死別或大災難方醒覺過來,發現自己生命的方式,原來不是自己想要的,但那時可能已經太遲。叫大家構思自己的訃告或悼念 文,乍聽上來或許令有些人覺得不自在,實際卻是一個機會,和四、五十年後的自己來次隔空對話,讓未來的自己告訴今天的自己,到底人到黃昏時,甚麼才是真正 的重要。能啟動這樣的隔空對話,我們會重新思考生命,或許啟發我們重拾一些遺忘的熱誠和夢想,重新認識自己的「廬山真面目」,同時提醒我們那些帶不走的身 外物,不是人生的究竟,不要因為執著它們而顛倒了生命的原意。

 中大校長沈祖堯曾經講過:「人生很短暫,生離死別無可避免,短短的人生裡,應做些可以留得低的事。錢未必真的留得低,沒有永恆價值。有一些事,例如對年輕人的教育,他們會延續教育下一代,這些事留得低;豎立一些榜樣,說一些話,寫一本書,這些是留得低的。」

無論是台灣的王先生,抑或是美國的那位女士,他們離開時皆選擇用與別不同的方法,為身邊的至親以至不認識的人,留下愛與智慧,完美示範了甚麼叫「拿不起放不下,是負擔;拿得起放得低,才是智慧」。

 其實學會真正的捨得,不但讓我們去除對生離死別產生恐懼,相反它是最好的提醒,教我們把握短暫和無常的人生,去創造一個最有價值和意義的人生旅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