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有什麼樣的心,就感應什麼樣的緣。

有什麼樣的心,就感應什麼樣的緣。 

http://money17988.com.tw/note-detail.aspx?aid=3742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由此可見,有什麼樣的心就有什麼樣的相,就結什麼樣的緣。   
1、心裡裝著善良,裝著寬容,裝著真誠,裝著感恩,你的生命就充滿了陽光。無論遇到任何矛盾,都會首先查找自身的不足加以修正,他人的一切不好,都會在你博大的胸懷中消釋。
  
2、心裡裝著他人,你就會凡事先想想別人的感受,就不會一事當先先替自己打算,而是讓別人也感到溫暖。人心都是肉長的,你關心別人,別人也就想著你,最終,你得到的甚至比你關心別人的付出還要多,可謂:「無私為大私」。
  
3、心裡裝著天地,你就會溶入洪宇之中,人世間的是是非非、爭爭鬥鬥、功名利祿、升降榮辱,一切的一切,都不會遮住你的慧眼。你就會悠然自得,在道法自然 中寧靜致遠,在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中任逍遙,感受生命的美好。相反,心裡裝著仇恨的種子,它就會在你的生命中生根發芽開花,其結果,罵人先髒了自己的嘴,打 人先疼了自己的手,仇恨者先被自己仇恨,最先傷害的是自己。
  
4、心裡裝著嫉妒,裝著算計,裝著貪婪,你就走不出狹隘、猥瑣、自私的影,在自以為是的小圈子裡怨天尤人,你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少,最後作繭自縛成為孤家寡人。
  
5、心裡裝著位子、票子、房子,你的生命就會在物質世界裡疲於奔命。當這些東西漸次踏來,你欲壑難平的追逐,甚至讓你在精神世界裡迷失。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到頭來撒手人寰,只能帶著愧疚和遺憾空空的庸碌而去。
  
想起一個故事。

蘇東坡與修者佛印是朋友,兩人往來甚密,談玄論道。有一次,東坡到金山寺與佛印一起坐禪。坐了一個時辰,東坡覺得身心通暢,內外舒泰,便忍不住問佛印:「禪師,你看我坐禪的樣子如何?」
  
佛印看了一下東坡,點頭贊道:「像一尊佛。」東坡一聽非常高興。佛印隨口也問東坡:「你看我的坐姿如何?」蘇東坡揶揄地說:嘿嘿,「像一堆牛糞!」。佛印聽了,並不動氣,只是置之一笑。蘇東坡自以為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後高興地將此事告訴蘇小妹,想炫耀一番。
沒想到小妹冷笑著說,哥哥,今天輸的是你,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麼嗎?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裡有什麼吧!一句話說得蘇東坡啞口無言。
  
生命的境界,生命的未來,說是在迷中,其實就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選擇之中,就在你的心裡。境隨心生,有什麼樣的心就會有什麼樣的境,自然就會結什麼樣的緣,從這個意義上說心與緣是一體的,緣由心定,緣起於心,而修於心,所以修心之道乃人生之大道。
而在今生值遇佛法,當生稀有難逢之想;怖畏輪回六道的惡苦,當願今生解脫生死苦惱,一句阿彌陀佛願求生極樂世界,才是一切眾生究竟圓滿解脫的成佛大道!

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用數學解釋佛學 | 楊大偉 | 東周刊

// 做除數的時候,當分母越大,得出來的數字就會越小,相反分母越少,得出來的數字就越大。假如我們把這數學程式套用在功德的計算,私心和我執的指數就是分 母,私心越大,幫人的回報就越有限,而若然一個人真的能做到零私心,那就是代表分母連0.001都沒有,是徹底的零,那無論分子是任何數字,結果都只有一 個,就是無限。當用這數學公式去解釋佛陀的說法,那得出來的福報自然就是infinity,或按照佛陀的用詞,就是功德「不可思量」。 //
------------------------------
用數學解釋佛學 | 楊大偉 | 東周刊


早前筆者的一個講座中,一名觀眾在Q&A的環節,有以下這段分享。她說其個人經歷中感受和觀察到一個情況,就是每次當做一件事的出發點是主要為自 己的時候,效果往往強差人意,相反每當一件事參與的目的,是完全以他人的福祉為依歸,零計算自己的付出和回報時,效果總是出奇的好,到最後自己會有意想不 到的收穫和快樂。她想知道,這到底是她的心裡作用,還是跟佛學經典相符。

對於她的分享,筆者甚有共鳴,如果用佛學的用詞,這就是「自利利他」的因果關係,而現代管理學的講法就是「雙贏」,簡單而言,就是幫人最終就是幫自己,做 別人的貴人,最終就會遇上自己的貴人。不過佛學除了解釋「利他」會「自利」的關係外,最令筆者佩服的地方,就是佛學還清楚指出什麼程度的「利他」,會得到 什麼程度的「自利」。像在《金剛經》便說得非常清楚,假如你付出的時候,是徹底的無我,一點自私的想法和期望都沒有,甚至連「我正在幫人」的概念也放下, 把其當成一種正常的行為,完完全全以一種純心真心去做,絲毫不求回報,做到「不住相布施」,那種功德會是無邊無際的「不可思量」,相反在有目地或有所求的 情況下幫人,那種「善有善報」雖然也會存在,但效果會變得相當有限,亦就是佛家講的「著相修福,其福有盡」。

能說得如此肯定,而且連如何利他會達到什麼程度的自利都講得如此通透,筆者很記得當年初接觸時,難免有點半信半疑,腦海總是在想,佛陀這樣說,或許是希望 眾生學習無私奉獻的精神而已。不過那次講座,當那位朋友以親身經歷體現「零私心」會體現出意想不到的好運和順利時,筆者突然靈機一觸,想到以數學的程式, 去解釋這「不可思量」功德的說法。

有讀過數學的人都知道,做除數的時候,當分母越大,得出來的數字就會越小,相反分母越少,得出來的數字就越大。簡單例子就是當1除1000,結果當然就是 0.001,相反假如是1除0.001,答案就會變為1000。假如我們把這數學程式套用在功德的計算,私心指數就是分母,私心越大,幫人的回報就越有 限,相反私心越小,那回報自然就越大。

若然一個人真的能做到零私心,那就是代表分母連0.001都沒有,是徹底的零,那無論分子是任何數字,結果都只有一個,就是無限。當用這數學公式去解釋佛 陀的說法,正正就是當一個人是零私心,那得出來的福報自然就是infinity,或按照佛陀的用詞,就是功德「不可思量」,因為根本超出了可以計算的範圍 和可能。

其實佛陀兩千五百年前的教導,就是如此科學,如此透徹,以為佛學是迷信還是老土的人,或者是慧根未太具足而已。這亦引證了愛因斯坦曾講過的一句話,就是「佛學是最科學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