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健康諮詢顧問吳寶芬老師的演講筆記!

健康諮詢顧問吳寶芬老師的演講筆記!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70920

健康諮詢顧問吳寶芬 她的31年職場生涯裡, 已演講 6000多場 連中研院都邀請她去演講
以下是演講筆記整理出來的資料重點:

1.喝豆漿, 其實它比什麼都好~

2.松露,松茸,只要是香氣非常夠的水果(蘋果,土芒果,土芭樂,水蜜桃,甚至榴槤)要喜歡吃,不喜歡榴槤不要勉強,當身體排斥某樣東西的時候,就算再吃,身體的每個細胞是不開心或排斥的,再好的東西也沒用,反而傷害身體

3.絕不能吃葡萄柚!!! 裡面的Narigin會破壞肝功能排毒!

4.睡的飽比吃得好重要太多太多, 睡覺時會排出褪黑激素,缺乏褪黑激素時人會無法正常運作, 會產生憂鬱,負面思考等想法

5.果汁不要用打的,不但纖維被破壞,打碎的纖維會氧化,對身體是不好的. 真要打果汁,就買600塊ㄧ台的隨便打打就好了,千萬不要買超強大功能的果汁機, 最好就是生吃, 沒嚼碎都沒關係!

6.水果比蔬菜還要重要, 甚至可以少吃蔬菜但是不能少吃水果(裡面的植化素是別的東西沒有的), 且菜都吃煮過的,裡面營養成分早已被破壞掉,生吃又有農藥!

7.水不要喝太多,但是一天要喝(體重公斤)X30的量 例如: 50公斤 X30= 1500c c的水

8.要多喝茶和咖啡, 因為身體是7, 但是要讓身體調到7.35~7.4, 變成弱鹼,才不易得癌症

9.幽門桿菌會造成胃癌, 茶讓幽門桿菌無法黏在胃壁上, 且茶裡面的苯丙胺酸會讓人心情好

10.喝普洱茶是得乳癌最快的方法, 因為放了太久,裡面有大量的黃麴毒素是致癌物!!

11.咖啡裡面的L-Dopa可保肝, 保腎臟, 預防子宮頸癌(但絕不要喝低咖啡因或無咖啡因的咖啡,因為要用更多的化學物來將咖啡因萃取掉),還可防帕金森!!!!

12.不要喝牛奶,裡面的酪蛋白是極酸的致癌物, 也容易形成腫瘤! 牛有四個胃可反芻代謝掉,我們只有ㄧ個胃,根本無法代謝 (早在1918年就以研究出來,但不斷被壓住,不敢公開),嬰兒最好是為母奶,如喝牛奶,喝到三歲就ㄧ定要停止!

13.常偏頭痛,抽筋,又查不出原因,就是缺鈣!

14,綠茶是最好的,
再來烏龍(香片也屬烏龍), 再來紅茶(包括所有花茶,果茶都屬紅茶)


15,不要再吃善存, 裡面是碳酸鈣, 也會結石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假如世界未終結」常霖法師分享講座 (第二場紀錄)

「假如世界未終結」常霖法師分享講座 (第二場紀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Ut3ESHu4fE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星雲大師:人間萬事都會過去

星雲大師:人間萬事都會過去

佛教講“三世”,即過去、現在、未來。

不只是時間會過去,世間任何東西都會“過去”,“現在”不過是暫時的停留,“未來”的還是未知數。

有人說“過去比現實美麗”,有人說“現在比過去進步”,所謂“白頭宮女話當年”,可見過去確實值得回憶。

說到“過去”,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人事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地過去。多少的高樓大廈會成為過去,良辰美景也都成為明日黃花,追憶過去無補於現實,人生還是把握現在比較實際,因為一切都會成為過去,包括:

一、青春美貌都會過去
人生照說都是很平等的,每個人都有青春的時代,都有美貌健壯的歲月。但是在時間的巨輪裡,一切都不會停歇,曾幾何時,凡事都會過去。當青春時期,無煩無 惱,身體健壯,只要家庭經濟允許,要旅行,要出國,要社交,那一樣不能讓你趁心如意?但是歲月不等人,當青春美貌過去以後,一切就不一樣了。

二、榮華富貴都會過去
“人窮志短”固然會過去,“叱吒風雲”一樣也會過去。
看世間芸芸眾生,多少人從白手起家,到達榮華富貴,又從榮華富貴,落得一文不名,所以世事無常,無論什麼都會過去。

多年前,佛光山功德主張姚宏影女士,她想捐錢讓我辦大學,我說現在大學尚未開始籌備,等正式開辦的時候再告訴你。她說:我不知道等你辦大學時,我還有錢沒有錢?此言看似輕描淡寫,實際上是她看透世事無常,知道“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的智慧之語。

三、幸福快樂都會過去
有的人生長在豪門之家,一出生就享受幸福安樂的生活,不知道窮苦艱難的滋味是什麼。但是依照社會學家的觀察,世間“富貴不出三代”,所以幸福快樂的人生, 在時間之流裡,也會很快過去。因此,當幸福快樂的時候,要好好珍惜人生,切莫等到一切都化為烏有的時候再來追憶,一切都已事過境遷,徒留遺憾。

四、煩惱痛苦都會過去
上述三種美好人生都會過去,以下三事,雖是坎坷人生,也會過去,煩惱痛苦即是其一。煩惱痛苦不是定型的人生,假如你有煩惱,找出原因,大部分都是由“我”而來,由“內心”生起。假如你找出煩惱的原因,找出痛苦的理由,能把原因消除,則煩惱痛苦的果實也就不存在了。

五、困境艱苦都會過去
有的人生活艱難,環境困苦;勤找職業,到處碰壁;自己創業,一直倒閉;親戚遠離,朋友不相往來。所以,在困境中過著艱苦的生活,著實惱人,也讓人心有不 甘。其實,困境艱苦,都有起因,也都會過去;貧苦窮困的人,也會榮華富貴。在艱難困境中,只要勤奮努力,一旦時來運轉,飛黃騰達,財源不求自來。人,對前 途不要失望,要充滿信心,只要立志,只要用心,再怎麼不好的生活境遇,都會過去。

六、人我是非都會過去
在生活裡,有的人常對人間充滿人我是非,感到不容易通過。其實,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再多的閒話,再多的傷害,你不去理它,它自然會過去。所謂“處變不驚”、“以不變應萬變”,人我是非也是非常短暫的,只要我們正直,只要我們正派,世間還有什麼不能過去的呢?


轉自學佛網: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3/225634.html

不斷地追求「滿足」,卻忘了「知足」

不斷地追求「滿足」,卻忘了「知足」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6785

  • 文章出處:天下雜誌出版
  • 2013.02.04
  • 作者 : 橋田壽賀子
為什麼當初如此想要物質的享受呢?我發現,自己過去跟本是過著用「加法」計算的生活啊……當生活發生巨變時,人們該如何自處?《簡樸就好》作者橋田壽賀子以六大章節來分享自己的生活觀點和一生波瀾壯闊的人生故事。生命有時很傷痛,但本書給了最無私的撫慰…(書摘試閱)
現代人不斷地追求「滿足」,而卻忘了「知足」
真正的富裕,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能放下多少!

接下來我要說的話,可能會讓人皺眉頭。此時的日本有必要體會所謂的「深淵」,無論是物質或精神方面,都需要徹底去體驗。為了喚醒向新事物挑戰的勇氣或危機意識,我們也應該這麼做。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先找回已經遺失的「芯」。所謂的「芯」就是東西的中心的「芯」,也就是核心的部分。一支蠟燭能輝煌照耀,主要就是有最重要的「芯」。沒有「芯」的蠟燭,即使靠近火也不會燃燒,只會熔化而已。

我們一定要當個有芯的蠟燭才行。我必須承認,眼前沒有芯、也就是沒有支撐生命的基盤,無法點燃生命之火的人,好像還是很多。

讓年輕人在集體生活中自我鍛鍊
要找回「芯」,每個人都有必要努力想要改變自己,讓新的自己覺醒過來。話雖如此,我想人類幾乎不想改變自己,長期習慣所累積下來的個性,已經變成像本性一樣的東西了。

在此,我特別要推薦的方法是,應該讓即將成為大人的青少年,跟與自己生於同時代的人過集體生活,讓他們從事自我訓練。人類必須透過集體生活學習生存技巧,也才能了解別人的思想與心理。

對那些出生在如此富裕的時代、核心家族中生長、人際關係少的孩子而言,我認為父母有必要用半強迫的方式,把他們放進團體裡面生活。

我本身就是個被溺愛的獨生女,在家裡不用幫忙做任何家事,只顧著讀書、我行我素地長大成人。直到進入女子大學的宿舍過著共同的生活,才學會過去從未做過的煮飯、洗衣服、清掃等一竅不通的家事,這對我未來的人生產生很大的幫助。

一邊領會、一邊發覺新的自我,也因此鍛鍊出柔和的精神。


透過親身的經驗,我發現人類是一種透過同伴才能發現自我的動物。再說,這世界上,有很多思想與自己不同的人。我也是過集體生活後,才開始學會如何跟這些人取得協調,以及順利過生活。
如果擁有類似這樣的集體生活經驗,我想,就可以讓社會產生更多人性裡具有「芯」的年輕人。

如何在貧富差距大的社會中,培養富裕的心情?
的確,不平等的貧富差距社會、競爭激烈社會也是眼前的問題,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把上流社會當成標準,當然就會覺得自己的情況很慘,心情也因此變得慌亂。

如果差距大到跟軟體銀行(譯註:Softbank,日本的電訊與媒體公司,業務包括寬頻網路、固網電話、電子商務等)的創辦人孫正義之間的程度,想必你也不想比吧!跟那些無法比較的人比,只會讓自己的心情變得更貧弱而已。

想在不平等的社會中維持好心情的祕訣就是,秉持「人生二流就好」的想法。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拚命想當一流,光是這樣的想法就足以形成枷鎖,讓自己喪失發揮真正實力的空間或舞台。

無論生在什麼樣的世界,若要達到一流境地,都得花費異常的能量、忍耐力,並且通過無數考驗才能做到。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有沒有那種成就大事業的胸襟,以及自己本來是否就具有足夠的能力。

瞄準一流,想讓自己的孩子就讀東京大學(東大)的家長何其多。問題是,孩子根本沒有那種能力,只知道盲目地對孩子吼出:「東大!東大!」來激勵他們也無濟於事。身為父母者該有的作為是,清楚了解孩子的能力。孩子跟你是不同的兩個人,他會思考自己的將來。

忽略上述重點、只想往高處攀爬並非賢明之舉,對親子而言,都是不幸。因為即使東大畢業,也無法保證孩子就能夠從此過著一流的生活!


與其只想到成為一流而努力,忘記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倒不如改變思維,甘於「人生二流就好」的想法;踏實地實踐自己的思想邁向人生,這樣不是可以用更富裕的心情過生活嗎?
停止高攀、確實地了解自己本身的優缺點,一定就會更喜歡當下的自己才對吧?稍微放鬆一點,找到更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相信就一定可以快快樂樂地過日子。

普遍不奢侈的時代
以前的日本,每個人都很貧窮,因此大家也不覺得貧窮是很慘的事。搭計程車太過奢侈,大概都是搭電車,然後拚命地走路。這是很平常的事情。我們不在外面用餐,一般人家裡也沒有電話。一定得用電話時,我就跑到附近的牙醫診所借用。

緊急連絡都是用電報。公司有事找我,就會發電報給我。

例如松竹公司如果傳來「某月某日,前來」的電報,我就會想到「啊!又有事給我做了吧!」然後戰戰兢兢地出發前往公司。

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或許那是個令人無法置信的悠閒時代。但是我們過得很順遂,也不會想要這個、想要那個,充滿慾望。因此我們的心也很穩定,很小的幸福,就可以讓人感到滿足。我認為原因就在,當時我們過的是,符合我們所需的生活方式。

謹記對錢財的感恩心情
那時候,當然還沒有銀行轉帳制度,我的稿費都是領取現金。當我領到稿費時,真的充滿幸福、開心的感覺。當我用稿費的錢買第一台電視時,那種滿足感;還有斷然買下期待已久的時裝時,緊張到心跳加快的心情,特別令人難以忘懷。那時,過的是細細品味小小幸福感的生活。

現在的稿費都是由對方匯進戶頭的,感覺上,那種感恩的心情也變淡薄了。其他的事也變成同一個調,平常的生活裡,甚至連「謝謝」這句話都消失了。

我的意思並非貧窮才是好事,跟現在相比,古時候的確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錢多一點當然好。


我想說的是,古時候的人就是因為貧窮,反而享受到很多快樂。也因為窮困,才讓人有更多機會,經驗到對人類而言重要的事物。
能滿足眼前的生活就行
請容我在重複一次。現在,正是我們應該感激物質,,追求「知足」、「節制消費」所謂符合自己的幸福的時候。

所謂的「知足」是指,滿足於現狀的心,只要不產生新的不滿,就可以一直以滿足的心情生活下去。了解自己身心的需求程度,不去要求更多的東西,就可以生活得很富裕。

《阿信》很容易被歸為從前的貧窮故事、辛苦的奮鬥故事。的確,我一路都在強調這個重點。但是我真正想傳達的,其實是這兩件事:

「日本人已經夠了,不需要比現在更富裕了吧?」

「接下來,何不試著考慮,過符合自己的生活呢?」

「還想要、還想要」的慾望,絕對不會為人類帶來幸福。我想傳達的,就是這樣的訊息。過去的日本有這樣的人,過著符合自己的生活。當初我想把這種訊息,放進電視劇當中。

認為平凡很好、追求符合自己的幸福的人一定也了解「知足常樂」才對。

「有始有終」、「節省」、「簡樸」……。

上述語詞看起來好像都是古老的價值觀,其實無論是處於有錢、沒錢的情況,只要沒忘記這些精神的人,我認為才是真正優美的人。

想了解更多知足常樂的道理與方法嗎? 立即前往《簡樸最好》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健康飲食是否能夠讓您老化得更完美?

健康飲食是否能夠讓您老化得更完美?

http://www.twvns.org/articles/research/130-2013-05-09-03-43-58

現代人平均壽命延長,許多人都渴望成功老化,更希望能遠離被慢性病等疾病所苦的夢魘。
沒有人希望增加的壽命是在病痛中度過,或者生不如死。是否有什麼方法能夠讓我們年紀大了,不但沒有慢性疾病,更維持良好的體力,身心健康,頭好壯壯,記憶不受損?


已有研究報告指出,飲食型態是否健康,關係到您是老得很健康,還是老得一身病痛?
美國醫學期刊 (Am J Med) 近期刊出一個 5350人的追蹤研究,依中年時期飲食型態探討老化過程。除了連結到資料庫與醫院資料,參予者每五年接受檢查,並分析以下五種結果:
(1)    理想老化 (沒有任和慢性病,及良好的體適能、心理狀態、與認知功能)
(2)    心血管疾病
(3)    心臟病死亡
(4)    非心臟病死亡
(5)    正常老化


追蹤了16年後,飲食型態依Alternative Healthy Eating Index (AHEI) 記分得分越低者 (代表越不符合健康飲食原則) 在心臟病與非心臟病死亡率較高,而西化飲食型態者(常吃高油炸、加工品、甜食、紅肉、精緻穀類、高脂乳製品),達到 “理想老化” 的機率較低。

想要成為健康快樂的銀髮族,年輕時就應該做好飲食保健。
 

盡量避免肉類(尤其紅肉)、高脂高糖高鹽等太精緻、過度加工(烹調)的食物。以低溫烹調為基礎,掌握均衡飲食原則,並以天然新鮮的植物性食材為主(全穀、蔬菜、水果、豆類、堅果種子等)。

參考文獻: Akbaraly T, Sabia S, Hagger-Johnson G, et al. Does overall diet in midlife predict future aging in phenotypes? A cohort study. Am J Med. 2013; 126:411-419.

本文作者: 邱雪婷 營養師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許醫師身心靈養生法 - 食品安全的問題

許醫師身心靈養生法 - 食品安全的問題

最近油和食安的問題波及甚大,接到不少臉友詢問食品安全的問題。在這裡分享些如何選好食物的基本概念。

1. 看得到的、未加工的食物,像是水果、蔬菜、米、堅果等:水果、蔬菜盡量買當地的(如果能夠自己參訪農場、認識農場主人更好)。我不喜歡買進口食物,因為進 口的有些會噴化學劑殺菌和保持新鮮,而且食物里程太多不環保。堅果盡量買原味沒有加料或加工過的。米的話,我一般只跟造訪過的有機農場買,他們自己曬米、 碾米,整個過程自己包辦,不假他人手,米才會新鮮好吃。

2. 油:選擇從原物料就一手包辦的製造商,例如:苦茶油,他們就從苦茶仔的種植和採收就參與了,清楚自己油品的原物料才會是負責的公司。所以我會打電話去詢問 他們的原物料從何而來,油是怎麼製作的,一間清楚明白、透明化的公司可以告訴你他們的原物料從那裡選購來的,是用何種方式壓榨油等等細節。油最好是用玻璃 瓶裝的,不是塑膠瓶裝的。
外食的話,如果吃到不好的油,喉嚨會卡卡的,好像裹著一層下不去的能量,有的甚至嘴巴會破。如果不清楚餐館用的是什麼油,最好要求少油(請他們用平常的1/3量或者清燙、清蒸。

我幾乎不會用沙茶醬,因為大多都有不少味精,而且用的油料會讓喉嚨覺得很卡,不舒服。所以也會請餐館避免幫我用沙茶醬炒菜,有些餐廳很喜歡用沙茶去炒菜。

3. 麵包、甜點、糕餅等:如果遠遠就能聞到香氣的,應該是添加香精了。一般單純的麵粉、糖、奶油、水果等自然成分,不會有太多味道散發出來的。除非是自己在家 裡做全麥麵包,會有些自然的麥香,但那是因為家裡一般是小的密閉空間。在室外空氣流動的小攤位上,不應該會聞到很濃郁的香氣,如果很清楚的聞到,一般是人 工香精的味道。
食安的問題人人有責,不能只怪政府或商家,大家都有一份責任。政府應該更加努力做好把關和立定有效率的政策。商家應該秉持良心買賣,政府無法把關時,商家 就要更謹慎處理源頭問題,做好自我管理,不要遇到問題就推給政府。消費者也不是完全無辜的,大多數的消費者還是處於’便宜、大碗、味道足就是好’的心態, 不大重視品質和健康,所以商家就會努力朝向提供便宜大碗味道足的方向。

我曾去過一家XX健康素食,一吃就有味精的味道。我問他們,明明招牌寫著健康素食,為什麼放味精呢?他們說,我們已經算是放少了啦,在家裡當然我們也不喜歡放,但是開門做生意,不放就不夠好吃,客人就不來了,我們也沒有辦法啊!

所以,食安出了問題,大家都要反省,藉此機會反思我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呢?重視的是什麼呢?從自己開始改變,再慢慢推動到商家和政府。如果只是不斷的咒罵和責怪別人,我們就會深陷於受害者的處境,無法為自己的健康開始把關和改變。
如果有機會也歡迎來參加我們的能量測試課程,可以學習如何測試食物能量的好壞,或是食物是否適合自己,培養自己的敏感度,自然能夠遠離有害健康的產品。也歡迎參考我的第一和第二本書-哈佛醫師養生法(2)。
祝福大家都能吃出健康!

 更多身心靈的文章歡迎參訪我們的部落格 http://happy1013.blogspot.tw/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福慧雙修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福慧雙修

佛經中有個故事說,有兩個比丘在過去世中是同參道友。有一個專門修福,另一個專門修慧。

結果轉過幾世後,修慧的變成阿羅漢,修福的變成國王的大象座騎。這隻象經常全身都掛滿珠寶瓔珞,被打扮得非常莊嚴。阿羅漢雖然證了阿羅漢果,外出拖缽,卻常常得不到食物供養,常常餓肚子。 

專門修福的變成了大象,專門修慧的變成沒飯吃的阿羅漢,兩者都是偏頗的。一個是偏於修福,一個是偏於修慧,都沒有福慧雙修。如果能夠福慧雙修,那才是菩薩道。 福、慧就像鳥的兩翼,鳥在空中飛的時候需要兩個翅膀才能同時飛。否則的話,只有一隻翅膀的鳥,是不能飛的。

---摘自《 人生、福氣啦! 》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不敗養生法!五穀雜糧精力湯

不敗養生法!五穀雜糧精力湯

作者:癌症希望基金會(中醫師、癌症希望基金會學術委員:鄒瑋倫) 2014.09.10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736

精力湯要在什麼時間點喝?空腹?飯後?有些人認為要清晨空腹喝下苦瓜西洋芹牛蒡汁,可是卻不知自己是慢性胃病,早上空腹喝寒涼又沒煮過的食材,越喝胃越痛;有些人聽說喝卵磷脂粉加豆漿可以改善更年期不適症狀,並可預防失智症,卻不知脾胃虛弱的人,腸胃會脹氣、消化不良。

當越來越多人對精力湯有更多不同詮釋和發揮之後,有機食材店、營養學家、醫生、營養師對各種食材分析、解釋的越多,民眾對什麼是「精力湯」愈是疑惑。還有人以為難吃的、用生菜的、加越多種食材、越彩虹的飲食法就是「精力湯」。

其實精力湯的食材繁多複雜,最好根據季節、食材生產的屬性(寒熱溫涼),每個人身體強盛與否,體質虛實寒熱去調配。倒是「五穀雜糧精力湯」是一種絕對不敗的精力湯養生法。

所謂的五穀雜糧是「不包括白米、麵包、蛋糕、馬鈴薯製品的精緻澱粉」的全穀類,是最健康、可被容許吃入最多量、最重要的一日飲食。

現代人忽略雜糧穀類,大量偏食於土司、麵包、白米飯,反而讓免疫力下降,五穀雜糧包括小麥、大麥、糙米、高粱等,除了含有澱粉、熱量之外,更富含蛋白質、穀類纖維、礦物質、維生素B1、B2、B6、B12。

包括現代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容易疲勞、情緒高張不穩定,五穀雜糧是最豐富的安定性食物。

另外,在中醫穩定脾胃方面,五穀雜糧也是最佳食物,當化療期間、食慾不振、腹瀉、吞嚥困難、身體又虛弱,不能一直只吃白粥、吞果汁、布丁,此時五穀雜糧漿 或十穀米汁就占很大功效,能健胃整腸、調和脾胃、又是主要營養來源,且五穀雜糧非常豐富,包括:小麥、大麥、裸麥(黑麥)、蕎麥、麥片、燕麥、麥、糙米、 黑米、紅米、小米、薏仁、紅薏仁、青稞、高粱等數十種。

若放大解釋都可健脾胃、保護腸胃的膳食纖維好物還有:黑白芝麻、紫竽、地瓜,也都可加入,增加多元化。

癌友、罹患其他疾病的病人,或是想要尋求健康的民眾,若不太瞭解自己體質,或尚未明瞭如何打精力湯,又想要達到健康養生的目的,不妨先試試五穀雜糧。

三種五穀雜糧精力湯

一、護心脈麥飲

大麥:幫助消化、利尿、解渴、消脹氣。

小麥:「五穀之貴」,中醫重用,養心除煩。含有澱粉、蛋白質、核黃素、硫銨素、維生素A。

燕麥:「已被列入保健食品」、潤腸通便、保護心血管。含有亞麻油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E、葉酸、鈣、磷、鋅、鐵、錳,預防骨質疏鬆、貧血、傷口癒合。

做法:
1.大麥一杯、小麥一杯、燕麥一杯,先用鍋盛住,淘水洗淨,加水淹滿浸泡1.5小時備用。
2.電鍋、果汁機備用。
3.大麥、小麥、燕麥瀝乾,鍋內加入4.5杯水(注意:要比白米多1.5倍蒸煮時間)。
4.外鍋加入5格橫線水(電子鍋則不用外加水,只要內鍋加入4.5杯水即可)。
5.取半碗蒸好的混合熟麥,加入400c.c熱開水,混合適量黑糖,以果汁機或調理機打漿即可食用。
6. 剩餘可放置冷凍庫,最多可放10天。

二、開胃進食米漿

高粱:和胃、健脾、收斂、固腸,適合軟便泄瀉的病人,但便秘患者要注意少食用。營養普通,和玉米一樣,卻非常適合腸胃虛弱的人,因為很顧腸胃。

黑米:最貴、最補,因為台灣人講求「見黑三分補」,含有豐富於其他米類缺乏的花青素, 18種氨基酸、鉀、鎂、鐵、鋅、錳、B1、B12,滋肝補腎、暖胃健脾、黑髮烏髭、明目活血補血。

紅米: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改善貧血,調節免疫,強化心肌,降壓,抑制癌細胞,含磷,維生素A、B、E、鐵質、谷氨酸。

做法:
1.高粱一杯、黑米半杯、紅米半杯洗淨,用鍋盛住,清水浸滿過米,浸泡2小時備用。
2.果汁機、電鍋(電子鍋)備用。
3.混合米瀝乾,加入三杯水(內鍋水量必須是煮白米的水量的1.5倍)。
4.電鍋外鍋放進3格橫線水蒸熟。
5.取煮熟混合米半碗量,加入500c.c.熱開水,放入適量冰糖(或黑糖)、適量芝麻。
6.以果汁機打碎變稠狀即可飲用。

小叮嚀:有些病友食慾不振、胃口奇差,可加黑白芝麻,刺激味覺、嗅覺,而且病友需要熱量,甜一點只要喝得下也無妨。

三、紅寶石薏仁漿

紅蔾麥:是一種全食物,具14.4%優質蛋白,和牛排相同,勝於牛小排;鈣質是牛奶20倍,鐵質是蘋果50倍;有八種人類必須的氨基酸(包括omega-3)。

做法:
1.糙薏仁100g洗淨泡水約2小時備用。
2.紅蔾麥20 g輕輕淘洗瀝乾備用。
3.將糙薏仁和紅蔾麥混合,加入500c.c清水於電鍋內鍋。
4.外鍋加入3格橫線水加熱蒸熟。
5.調理機加入半碗蒸熟糙薏仁、紅蔾麥。
6.加入700c.c.熱開水。
7.並加入適量杏仁百合。
8.高速攪拌稠狀。
9.加入冰糖即可飲用。

這三道只是略微介紹五穀雜糧的靈活自然搭配運用,可以週週、月月更替食用,而且一次蒸煮備好十天份,方便又快速。

對於正在化療,或是想要嘗試開始健康飲食的初學者,都是非常安全又健康的入門磚。

文章作者:鄒瑋倫中醫師(癌症希望基金會學術委員、京華中醫診所專任醫師、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理事)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中醫怎樣看「排毒反應」?

中醫怎樣看「排毒反應」?

http://leeyuming.com/%E4%B8%AD%E9%86%AB%E6%80%8E%E6%A8%A3%E7%9C%8B%E3%80%8C%E6%8E%92%E6%AF%92%E5%8F%8D%E6%87%89%E3%80%8D%EF%BC%9F/
 
【李博士撰文】

一些人在生活變得更加健康時卻生病,例如開始吃素、生食,開始戒煙戒酒,又如開始早睡早起、重拾運動之後,身體出現一些病痛不適,於是解釋為「排毒反應」,究竟這是甚麼一回事?

3319

1. 何謂「排毒反應」?

所謂「排毒反應」(又稱為好轉反應、暝眩反應、排病反應、退病反應等),是民間用語,中醫本無「排毒反應」、「排毒」之說。但是因為「毒」一詞中醫也會使用,凡是具有太過的偏性、害人的東西也可統稱為毒,排毒就是排走不好的東西,從某程度來說,中醫上所說的「祛邪」(如祛風、祛寒、祛濕),與「排毒」的說法有相似。
當然一般人所說的毒,就不一定是中醫上的「風寒暑濕燥熱」了,可以是各種「毒素」,例如環境污染物、垃圾食品等。


2. 排毒反應其實就是「生病」

排毒的「反應」究竟是甚麼表現?這實在千變萬化呢!各種病痛都可以是排毒反應!直接一點講,排毒反應其實就是生病,但是仔細而言兩者也有點不同,「排毒反應」是指身體在好轉、變得健康的過程中生病。
那麼真正的問題是:為何變好了反而會生病?


3. 好轉才來病,表示過去身體太弱!

需知道,如果一個人身體較弱的時候,往往會「病不起」!例如身體虛弱的人,感冒未必能夠發燒,或者就算發燒也只是低燒,從中醫來說,能夠發高熱的人,往往代表身體比較強壯!
如果過去身體一直比較弱,往往未必能夠感受得到「病痛」,生病是需要一些基礎條件的。中醫的角度看,生病是「正氣抗邪」、「正邪交爭」的表現,如果 正氣太弱,那就只有「挨打」了。當一個人身體變好,正氣恢復,而遇上身體本身已經有邪氣侵襲(或者稱為毒素吧),那身體就有能力驅趕邪氣,病痛就因此出 現。

sick


4. 生病與康復的三個階段

由此觀察,一個人從生病到康復,可細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如果身體十分虛弱,邪氣進入身體之後,正氣無法去對抗,那麼病痛就可能比較輕、甚至沒有明顯不適感覺。
第二、如果身體逐漸恢復健康,正氣稍為充足,開始能夠驅趕邪氣,正邪交爭,那病痛就更為凸顯。
第三、如果身體十分健康,正氣充足,能夠一次過驅除邪氣,病就能夠痊愈了。
如果身體相對健康的人,生病能直接從第二階段回到第三階段,這就是一般的生病;如果需要經歷第一到三的全部階段,那就是「排毒反應」的過程。


5. 許多病也是身體不弱時才出現!

身體變得較為健康才生病,這情況其實十分常見! 簡單的如普通感冒,往往是在夜間的時候才加重,那是夜間休息的時候,身體有精力去對抗疾病。又例如許多上班族,往往是在週末休息的時候才生病!這就是因為 他們平常「得閒死、唔得閒病」,平日太勞累無力氣對抗疾病,休息時才有精力去重拾健康。
這種規律在婦女生理週期尤其明顯,不少女性來月經時會出現不適,例如腹痛、乳房脹痛、經前頭痛,但來經之後就自然解除,這就是因為來月經之前,身體的血氣最為充足,那時候才能夠對抗邪氣而感到不適,平時身體虛弱就感覺不了毛病。
01300000243587122707363771687_s


6. 為何「患癌」也可以是「排毒反應」?

尤其是患癌的朋友,大都會說發現癌症之前,往往身體都很「健康」,很少感冒生病,突然得知診斷,就十分驚訝為何「健康的我」會突然得了重病?
其實,這就是過往身體一直處於虛弱的階段,有病也沒有感覺,誤以為自己健康。又或者發現癌症的時期,正正是身體相對健康的時候,才開始感覺到病痛 (例如到了退休、生活轉變健康時),於是才去做檢查發現生病,這是反映身體到了另一個階段,正氣較充足才感覺得到病痛,但病一早就埋伏了。


7. 曾經欠交的功課,還是要補交!

所謂「排毒反應」,其實就是「舊病復發」,而為何會復發呢?那就是過去沒有真正病好了,病根還在,故此還要再病。尤其是,如果之前生病的時候,採取的是抑制的手段,例如發燒就退燒,咳嗽就止咳、疼痛就止痛…… 那就往往沒有讓病真正治好。
例如一些人患有關節痛,習慣稱為「風濕病」,這些病是因為外來受到風寒濕氣所導致,如果健康人開始得到風寒濕的時候,應該先出現感冒!感冒過程常見 發燒怕冷、周身骨痛,這發燒正是希望幫助身體去除風寒濕氣,如果這時候沒有治本,只是退燒和止痛,那就是沒有珍惜驅除病根的機會,風濕骨痛自然一直跟隨著 你。
排毒反應就好像登山一樣,如果面前有一條山路,你覺得太艱苦而選擇走回頭路,這條路終有一天要自己走完的。
d29179


8. 如何判斷生病是否「排毒反應」?

對於一般人而言,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判斷自己的身體不適,是否「排毒反應」?具體一點來說,那就上述三個階段,是從一到二的好轉,還是從三到二的生病?這在中醫來說,即是判斷病情「順逆」的問題。
要回答這問題,其實相當困難!就算在專業的醫師面前,也是需要再三斟酌分析的問題,尤其需要看到過去身體狀況比較才能客觀判斷。對於普通人來說,要判斷是非常不容易的。
非常大概的說,可以嘗試感覺自己身體整體的狀態,在生病的時候,總體身體是感到強壯的?還是覺得逐漸變弱的?雖然生病不適,但總體往好方向發展,那比較大機會是排毒反應。


9. 懷疑排毒反應出現,是否要看醫生? 

另一常見問題,如果懷疑自己正在處於「排毒反應」,是否應該要看醫生?吊詭的是,排毒反應的想法,本身就是認為人有自愈能力,排毒反應就是相信不需 要看醫生會自己好!但如上所述,因為一般人不知道自己是否處於排毒反應,也不肯定自己能否順利熬過這關,故此看醫生目的就是為了作出判斷。
在中醫來看,當然任何生病不適都可以診斷與治療,如果能找到好醫生,得知你身體能夠自愈,甚至不用開藥,建議你自己如何生活調整就可;如果知道未必能夠短期自愈,可以透過針藥治療加快「排毒反應」的進程。


結語: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最後想引用一句話,在《漢書·藝文志》之中說:「有病不治,常得中醫」,這句話的「中醫」並非找中醫師看病的意思,句中「中醫」是指「中等水平的醫 者」,這句話就是指,「如果生病了不去看醫生治療,這就好像是看了一個中等水平的醫生一樣。」再說白一點——如果看中等水平的醫生,倒不如不看吧!看病都 應該要找高水平的醫師。
關心「排毒反應」的人,往往就是因為過去的病沒有「治好」,這可以跟自己體質因素、或者醫師的誤治有關。如果發現自己有排毒反應,卻又再經過誤治,那就得不償失了。
醫生只是給你健康指引的導師,真正能治好病的只有兩位:一個是上帝,另一個是你自己。
s2_53d4a4d366a6c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科學家公開6項防癌飲食指南

科學家公開6項防癌飲食指南

《美國營養學院雜誌》6月30日發表了6項比以前更嚴格的預防癌癥的飲食建議。
和當年的戒煙建議一樣,這六項特別飲食建議在影響癌癥風險方面有很確鑿的證據,雖然還不構成結論性的證據。這個指南強調富含植物性食物的飲食結構,比如大 豆、十字花科植物、蔥、和含類胡蘿蔔素的蔬菜;同時警告癌癥與酒精、紅肉/加工肉類、奶制品、以及煮熟的肉類的密切關系,包括牛肉、禽類和魚類。

責任醫師協會主席,喬治城大學醫學副教授尼爾巴納德醫學博士說,“這個指南最關鍵之處是以水果、蔬菜和豆類構建您的每一餐。植物性食物大大提高抗氧化劑的水平,幫助保持健康的體重,長期堅持可以降低各種癌癥的風險。”

降低多種癌癥風險的6項飲食建議
1.限制或避免奶制品,以減少前列腺癌的風險。
每天攝入35克牛奶蛋白可提高前列腺癌風險32%;每天喝2杯奶提高風險60%。補鈣劑和喝奶有相同的效果。每天吃400毫克鈣劑的男士前列腺癌風險提高51%


2.限制或避免酒精,以減少口腔,咽,喉,食道,結腸,直腸和乳腺癌癥風險。
每周喝一聽啤酒或半杯(150毫升)紅酒可提高口腔癌、咽喉癌的風險24%;每天1~1.5杯紅酒可提高直結腸癌風險21%。致癌的物質是酒精,而不是酒類裏面的其它成分。所有種類的酒精飲料都有問題。


3.避免紅肉和加工肉類,以減少大腸癌的風險。
每天50克加工肉類,相當於2片培根或一段香腸,增加大腸癌風險21%。每天120克紅肉,相當於一小塊牛排,提高大腸癌風險28%。紅肉和加工肉類中的血紅素鐵、亞硝胺、雜環胺和過量的必須氨基酸都幫助體內的癌細胞生長。


4.避免燒烤、炙烤、和油炸的肉類,減少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腎臟癌和胰臟癌的風險。
有四類雜環胺與癌癥相關。骨骼肌在烹飪時,其內含的肌酸和氨基酸形成雜環胺。雜環胺的含量隨烹飪溫度和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攝入雜環胺會擾亂DNA合成。


5.多攝取大豆制品,可降低乳癌的風險,並降低已罹患乳癌婦女復發和死亡的風險。
在青春期每天吃11.3克大豆蛋白,相當於半杯煮熟的黃豆,比起只吃1.7克的女士,可以降低成人後乳腺癌的風險43%。上海女士健康研究發現每天吃11 克大豆蛋白可以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和復發率30%。盡量選擇天然形式的豆制品如毛豆、豆豉、或有機豆腐,而不是大豆蛋白分離物。


6.強調多吃水果和蔬菜,能減少幾種常見癌癥的風險。
 水果和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幫助降低總的癌癥風險。大量攝入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西蘭花、羽衣甘藍、圓白菜可降低直腸癌、肺癌和胃癌的風險。攝入最多富含 類胡蘿蔔素的蔬菜(如胡蘿蔔、紅薯)的女士,乳腺癌風險降低19%。總體來講,攝入最高量的各類水果或蔬菜可降低乳腺癌風險11%。大量攝入番茄制品可降 低胃癌風險27%。蔥蒜、洋蔥類蔬菜可顯著降低胃癌的風險,而西方飲食(多肉類和脂肪少蔬菜水果)是胃癌風險加倍。大豆、綠茶、姜黃、葡萄、番茄和其他植 物性食物可以促進癌細胞的雕亡。


 21天健康挑战注册:http://goo.gl/ykJ8p


參考文獻:
Gonzales JF, Barnard ND, Jenkins DJ, et al. Applying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to nutrition and cancer. J Am Coll Nutr.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May 28, 2014. DOI:10.1080/07315724.2013.866527


https://scontent-a-hkg.xx.fbcdn.net/hphotos-xap1/v/t1.0-9/10653627_656800667761252_5043706221937438759_n.jpg?oh=caaf5a92e6a9e1bdfa98e6d8a0e7bc16&oe=549F4BE3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濕疹的防治

 
http://blog.xuite.net/yield.life/hkblog/240427256


濕疹的防治

食物地雷 過敏纏身
常年堆藏體內的延遲性食物過敏(俗稱慢性過敏),可讓人難受,皮膚癢還容易發現,要是出現頭痛、腸胃不適,看遍醫師也找不到凶手。從國內二大預防醫學診所調出資料發現,奶、蛋、小麥麩質是最容易發生延遲性過敏的食物。
一名小學老師,長年對小麥過敏不自知,只要一碰麵包、麵條,身體就會水腫、腸胃不適、脹氣、便祕,總覺哪不對勁,到醫院體檢後,才知道不能碰小麥製品,停吃後,水腫情況漸漸改善。

腸道變差 難擋毒素
曾對近三十種食物過敏的聯安診所功能醫學中心主任林美秀說:「我只要一吃味精就頭痛,且對所有營養的東西,如奶、蛋、羊肉、蛤蜊、青椒都過敏,那陣子只能選擇輕度過敏的食物輪流吃,不然還不知要吃什麼?」慢性過敏讓她頭暈、疲倦,還造成不孕。
和急性過敏一樣,延遲性過敏也會讓身體的發炎物(細胞激素)增加。林美秀說,就像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原因常是腸道不健康引起,會因吃太快、吃太多加工油炸品,造成腸黏膜改變,腸道功能變差後,本來不會對抗人體的食物,就開始作對了。
一般狀況下,小腸黏膜上的纖毛會把過敏原、毒素等大分子擋下,只吸收小分子,但腸道功能受傷後,小腸細胞間的間隙變寬,大分子直接掉進血液裡,連過敏原、毒素也一併流入,血液中負責打戰的淋巴球(白血球的一種),對這些外來物不斷攻擊,七十二小時內釋放細胞激素。

身體發炎引發症狀
就 這樣,身體開始出現不舒服的情形,由於發炎物質會全身跑,常見前三名為皮膚症狀(癢、濕疹、異位性皮膚炎);其次是莫明的疼痛,如頭痛、肌肉痛;第三則是 腸道不適,如脹氣、拉肚子等,且延遲性過敏也會增加急性過敏的症狀,如鼻子問題、眼睛發癢。有些人則會有水腫症狀,也因身體處於發炎情形,血管通透性增 加,水跑到組織裡,細胞泡水,代謝變差,久了免疫力也會不好。
在亞洲地區例如香港和台灣人,約八成的人對食物都會產生延遲性過敏,經聯安診所千餘名的受檢者及安法診所多年來統計,常見過敏食物前三名為奶、蛋、小麥麩質。不過,也常聽聞有人與竹筍、味精「不對盤」,一口吃下,不是頭痛就是胯下癢。
至於坊間稱之較毒的花生、芒果,也有人很「感冒」。花生中的花生蛋白是過敏原,其花生稀酸會造成前列腺素PGE2產生,就是發炎情形,造成支氣管收縮,易有呼吸道症狀。
至於芒果,因果皮含有間苯二酚(多酚類的一種)過敏物,在果肉下○.四公分以下也含有此物,但熟果不含間苯二酚,因此吃到未成熟的芒果,很容易引發皮膚癢。

正常 VS. 異常腸組織
10大過敏食物
過敏食物的特性都是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
1 奶類:牛奶、起司、奶製品
原因:對其中的蛋白質或產生蛋白質的氨基酸過敏。
牛奶是亞洲人頭號過敏食物,由於含有豐富的鈣,營養師建議,可找芝麻、小魚干等含高鈣食物替代。
抽血檢測 忌口治療
如何判別急慢性過敏,急性過敏者抽血檢測,會看其免疫球蛋白EIgE)的總量;另一種測特殊過敏源抗體,則可看出是否對蟑螂、食物、黴菌等是否過敏。
這種針對特殊過敏源的測試,以前是抽取過敏物的蛋白質進行皮膚測試,但若正在服抗過敏的藥物,會不準確,且偶爾會引起休克的副作用,現在都以抽血檢驗取代。
至於延遲性的過敏反應,則要看免疫球蛋白GIgG)。抽血若發現第二型IgGIgG2)升高,就表示有類過敏,雖然症狀與過敏類似,但不似急性過敏那麼嚴重,尤其是對某些食物的延遲性反應。
在治療上,延遲性過敏也沒那麼棘手,有句諺語說:「腸道健康,一輩子健康。」治療目的就是恢復腸道功能,同時也要忌口,避免腸道屢被刺激發炎,若是IgG呈現重度反應,就得停止攝食過敏源六個月;中度反應,停食過敏源三個月;輕度反應,每隔四天吃一次,三個月後再正常進食,不要偏食。
延遲性食物過敏,主要是看身體IgG的反應,通常可檢測百餘項,對於重度反應的食物,最好禁食1年。
細胞對食物的記憶約500天,細胞死亡記憶便喪失,這就是忌口目的。
要知道有無延遲性食物過敏,自費抽血就可一目了然。
正常
腸細胞健康時,食物分子進入腸道後,被消化成小分子後才會進入體內。
異常 
但當腸道發炎、纖毛細胞變少時,細胞的間隙變大,連還沒被消化完的食物大分子(內含毒素、過敏原)也偷跑入內,白血球不認識它,就會開始攻擊,過敏症狀開始出現。
2 蛋類:蛋黃、蛋白、蛋製品
原因:會對其中的蛋白質過敏。             
3 小麥麩質:麵粉製品(麵包、包子)、麵筋
原因:小麥含有引發腸道過敏反應的穀蛋白;高筋麵粉含量最多;低筋麵粉最少。
4 大紅豆:俗稱花豆
原因:植物蛋白。在豆類中,大紅豆含有的蛋白質比較多。
5 牡蠣:俗稱蚵仔
原因:也是高蛋白質食物,尤其不新鮮時,會產生胺,很多人對其過敏。
6 酵母:發酵產品,如啤酒、麵包、醋、醬油
原因:對酵母菌過敏
7 花生:顆粒花生、花生醬
原因:花生蛋白會產生前列腺素PGE2,造成發炎情形
8~10 鳳梨、黃豆、杏仁、芝麻、大蒜
原因:鳳梨是因含鳳梨酵素(蛋白質);堅果類也是因蛋白質引發過敏。
有部份人會對芝麻、黃豆、大蒜過敏。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某些食物中的確含有容易過敏的成份,例如不新鮮的鯖魚、鮪魚和啤酒、紅酒、雞肝、雞肉、乳酪、牛排、香腸、番茄、菠菜、茄子、巧克力、泡菜等皆含有較高的組織胺;
帶殼海鮮、番茄、草莓、豆子會刺激肥大細胞;酒、咖啡、茶、山葵、紅辣椒會造成血管擴張;
竹荀、香蕉、鳳梨、茄子、酪梨、胡桃(含serotonin),荸薺、粟子、芋頭、山芋(含choline),都容易造成不良的過敏反應。適宜的飲食對疾病的復原十分重要。
大部份的中國人對食物有延遲性過敏反應,皮膚癢是主要症狀,由於容易被忽視,長久下來,身體免疫力下降,易生病。

預防
1.慎戒接觸可誘發濕疹的各種因素。如染料、汽油、油漆、花粉、碳粉、洗潔精、塑料等。
2.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暴力搔抓、過度洗拭,盡量不穿尼龍化纖的貼身內衣。盡量不可抓而造成為糜爛。
3.忌服和外用刺激性的藥物以及魚腥類、過敏性的食物。
4.忌腥發動火之品,嬰兒忌食牛奶。
5.忌用鹹、肥皂或化妝品類。保持局部清潔乾躁。
6.避免過度精神緊張及疲勞,保持安靜和諧。
7.皮損滋水糜爛者,忌用油膏包紮,以防堵塞毛孔,引起炎症。
8.飲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由於本病患者多由火熱、濕邪之毒相互為患,故飲食宜以清涼清淡為主,宜吃具有清熱解毒作用良性之品。
9.忌致敏食物:若在飲食方面發現有致敏的食物,如魚、蝦、蟹、牛羊肉、鴨、鵝、花粉等引起的,應徹底禁忌這些食物,以免引起變態反應,導致濕疹復發或加重病情。
10. 忌辛辣剌激食物:濕疹患者忌飲濃茶、咖啡、酒、吸煙,勿吃辛辣和刺檄性食物。

濕疹調理
◆急性過敏治療
治療目的為立刻改善急性或嚴重症狀
1. 對特定物質過敏者,如吃花生或被蜜蜂叮咬會休克的人,則須要隨身攜帶救命藥腎上腺素,自己視狀況施打。
2. 減敏治療會面臨休克問題,已很少用。
◆延遲性過敏治療
1.治療目的為改善腸道功能,使小腸纖毛恢復正常,讓營養吸收正常及減少致敏原蛋白質穿透腸壁而進入血液,從而改善自體過敏反應;
2.壓抑肥大細胞的活性,肥大細胞是產生一系列過敏症狀、發炎紅腫的白細胞。
有效輔助理療濕疹的營養素:
1. 益生菌:打造腸道益菌的理想數量,維持在弱酸性的環境中,讓壞菌不易生長。
2. 麩醯胺酸:提供豐富胺基酸,維護小腸滲透力、黏膜細胞再生與小腸的結構完整功能。
3. 奧米加3系列脂肪酸:可以抑制發炎情形。
4. 活寡糖:提供益菌營養,可供其分解利用。
5. 檞黃素( 洋蔥素/ 槲皮素 / 五羥黃酮) :現代醫學臨床證實檞黃素能有效壓抑肥大細胞的活性及壓抑其衍生物組織胺的分泌。
6. 消化酵素:幫助體內有效地消化吸收代謝、消炎、調節免疫功能
7. 維生素ABC:能有效地輔助其他營養素修補血管組織、腸道膜組織的完整性,防止產生腸滲漏的症狀。

   許多皮膚病的反覆不癒、搔癢難忍(如濕疹、異位性皮膚、蕁麻疹、乾癬等),往往和體質特殊與食物過敏有關,所以除了對症用藥外,藉由調整飲食習慣,「與 之所宜、禁其所忌」,根據疾病的性質,配合食療重視忌口來改變個人體質,不僅能提高療效,更可以減少疾病的復發,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

小兒過敏的原因有哪些

 
小兒過敏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食物過敏的很多,家長都應該重視預防的。可是孩子孩子食物過敏的原因有哪些呢?孩子食物過敏的症狀是什麼呢?又該如何預防呢?  

在兒童保健領域,對於孩子是否對食物或者食品添加劑過敏的爭議頗多。有人認為孩子的大多數異常和為是因為對食物或化學物質過敏或不耐受引起的。  

關於食物過敏的討論,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即許多人將食物過敏和對某種食物不耐受混淆。在很多情況下,兒童對食物的“過敏”反應並非真正的過敏。  

我們的腸壁只允許特定的營養物質通過,而將其他的物質拒之門外。在嬰兒早期,腸壁的選擇功能不足,在出生後的頭3~4個月,可以通過腸壁的蛋白質分子,甚至那些比出生後4~6具月能通過腸壁的蛋白質分子大10倍。這些蛋白質會引起機體產生抗體,如果日後再次接觸這些食物成分,機體就會發生過敏反應。要是將大分子蛋白質的進食延至出生後6個月,它們就不會通過腸壁,抗體也就不會形成,當然日後也不會發生該種過敏反應了。儘管現在這還只是一種理論而己,但是似乎也足以為延遲斷奶的說法提供理論依據。如果母親患有過敏症,就應該盡可能長時間地用母乳餵養孩子,可能的話要避免添加牛奶。

症狀
那麼,你怎樣才能知道孩子是否食物過敏呢?下面列舉了一些與食物過敏有關的症狀。請注意,這些症狀也可以由很多其他的疾病引起,過敏只是這些疾病中的一種症 狀。某些線索可以幫助你確定孩子是否對食物過敏:由食物過敏引起的症狀會在孩子每次吃了這種食物後出現,這一點至關重要。如果症狀只是偶爾出現,就不是對 食物過敏。

可能和食物過敏有關的症狀
  濕疹 嘔吐
  枯草熱 腹脹
  哮喘 結膜炎
  偏頭痛 反復發作的咳嗽
  腹痛 流鼻涕
  腹瀉 耳部感染
  急性口腔或舌頭腫脹 急性過敏性休克(最嚴重的症狀,好在比較少見)
  蕁麻疹 

有時候孩子對食物過敏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孩子每次吃了雞蛋後就會出皮疹,那麼這很顯然是過敏。然而,伴隨其他症狀的過敏就不容易判斷出來了。例如,一些孩子總是有耳部感染的症狀。有時是因為對牛奶過敏引起的,有時則不然。

病因
可能引起孩子過敏的一些主要食物
  牛奶 番茄
  雞蛋 黃豆
  小麥 柑橘類水果
  乳酪 酵母
  魚 咖啡
  巧克力

事實證明,最不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是肉類中的羊肉、穀類中的大米、剝了皮的馬鈴薯、萵苣,以及削皮的梨。有些營養學家建議,如果對食物發生過敏,就只吃上述這些食物,隨著症狀消失再逐漸加其他食物,但在這種嚴格控制飲食的情況下,一定不要忘了補充多元維生素。




免疫系統的運作模式
其實,從字面上來看,也可以很清楚明白,所謂的免疫系統的功用,就是使人「免」於「疫」情,也就是說免疫系統的功用,在使人體產生「免疫力」,或是俗稱的 「抵抗力」。只有在病毒發生突變,也就是表面蛋白質分子結構有變化時,人體免疫系統認不出它來,所以沒有抗體可以對抗它,必須重新製造抗體。這時,身體為 了抵抗病毒就會發動攻擊,人就會生病。

過敏形成的面貌
首先我們就得了解身體的免疫系統大軍如何運作、如何打擊外來入侵者。我們都知道,有些傳染病,例如:麻疹、水痘等等,只要得過一次之後,就不會再度感染,這是因為這些傳染病靠病毒傳播,當麻疹病毒、水痘病毒進入身體後,人體的免疫細胞(T細胞、B細胞)便會對病毒上的一些蛋白質分子(也就是抗原)產生記憶,進而製造出「抗體」。下次當這些病毒再次入侵人體時,血液中的T細胞、B細胞就會馬上辨識出來,並且借用抗體與抗原結合,引發一連串的生理反應,來摧毀病毒。

所以,當同樣的病毒入侵時,只有第一次我們身體才會發病,如果身體培養出抗體,以後同樣病毒再度入侵,抗體就會馬上辨識出來,早在病毒還沒有發動攻擊之前, 就被身體的免疫大軍所摧毀,這就是「免疫」的原理。所以,很多靠病毒傳染的小兒疾病,只要得過一次之後,終身就不會再得(除非病毒發生突變,或是疫苗注射 的關係)。

其實,從字面上來看,也可以很清楚明白,所謂的免疫系統的功用,就是使人「免」於「疫」情,也就是說免疫系統的功用,在使人體產生「免疫力」,或是俗稱的 「抵抗力」。只有在病毒發生突變,也就是表面蛋白質分子結構有變化時,人體免疫系統認不出它來,所以沒有抗體可以對抗它,必須重新製造抗體。這時,身體為 了抵抗病毒就會發動攻擊,人就會生病。感冒就是最好的例子。流感病毒很容易突變,今年得到流感,明年還是會得,就是因為流感病毒已經和去年不一樣了,身體 辨識不出來,沒有抗體對抗它,所以會感冒生病。

身體免疫大軍如何分辨敵人入侵?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所有細菌、病毒的成分會發現,這些生物的表面都是由蛋白質的分子所組成的,只不過胺基酸的排列順序不同罷了。而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便是靠辨識這些「蛋白質」,來分辨它們是自己的,還是外來的;是敵人,或是自己人。

有一些無害的塵蟎、奶蛋表面上的蛋白質,會被有些人的免疫系統誤認為是有害物質,因而產生抗體,下次再遇到時,就會誘發過敏反應。所以,會誘發過敏反應的東 西,不管是粉塵、昆蟲、食物,通常是含蛋白質的成分。非蛋白質的成分,其實不容易誘發過敏。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葉菜根莖類食物不容易過敏,而魚肉豆蛋奶 類食物容易引起過敏。

過敏食物的監察
如果你確實認定孩子對食物過敏,將每天孩子的症狀和進食情況記錄下來。這樣,醫生可能會從中發現吃某種食物和出現某種症狀之間的聯繫。當然,他也可能會根據 孩子的症狀作出其他非過敏性疾病的診斷。一個詳細的飲食記錄可以說是最重要的診斷性試驗了。有時,血液檢測也能對食物過敏的診斷有所幫助,但最終的診斷結 果離不開可靠的飲食記錄。  

做皮膚試驗來確定食物過敏是行不通的。皮膚試驗是先將一種過敏原注射到皮膚內,然後進行觀察。儘管在注射位置上可能出現過敏反應,但是特異性不強,無法證明 是否食物過敏。最簡便的方法是不要讓孩子繼續吃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這聽起來很簡單,如果孩子只對蝦或者可口可樂過敏,你可以做到不讓他再吃蝦或喝可口可 樂。但是,如果你懷疑孩子對牛奶過敏怎麼辦呢?完全不食用牛奶意味著你要仔細地檢查買來的麵包、蛋糕和其他食品的配方。

如果嚴格控制飲食後,孩子的症狀明顯好轉,你也不能就此確診是食物過敏,也許只是巧合罷了。你可以再恢復孩子的正常飲食,觀察原先的症狀是否再次出現,然後再控制,再觀察病情是否好轉。如果不進行這樣的試驗,你可能會剝奪孩子吃那些根本對他無害的食物的權利。

如果你決定要對孩子實施嚴格的飲食控制,不要忘記營養均衡也很重要,這方面你應該諮詢專家的意見。總之,家長們都應該重視孩子的過敏現象,注意孩子的飲食,不要讓孩子吃過敏的食物,發現有過敏現象要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