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盤腿打坐] 打坐切莫“空心靜坐”——聽南懷瑾老師講如何修行(侯承業記錄)

[盤腿打坐] 打坐切莫“空心靜坐”——聽南懷瑾老師講如何修行(侯承業記錄)

http://zhunti.shixiu.net/thread-18329-1-1.html

南 老師說:“您們還沒有辦法坐雙盤足,就用單盤好了。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或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如單盤也不行,沒有關係,就把兩腿交叉架住就好了。注意:把 坐墊弄好,坐下去時,臀部下面要稍微墊高一點,免得身體重心向後仰。脊梁直豎,自然一點,不要過分用力。兩手圈結在小腹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兩手心向 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二個大拇指輕輕相柱,左右兩肩稍微張開,使其平整適應就好。頭要正,後腦稍微向後收放,前顎內收,稍微壓住頸部左右二條大 動脈管的活動即可。雙目微張,好像半開半閉的視若無視。目光放在座前七、八尺處。舌頭輕微舐抵上顎。把腦神經及全身神經與肌肉放鬆,臉上笑一點。另外不要 讓風直接吹到身上,把毛巾蓋在雙腿上。好,就是這樣。
南 老師說,在他的《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上也說過:“一棵樹木盤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氣和水以及土壤的營養,才能生長茂盛。人呢?卻和植物顛 倒相反,他的根在頭部,他的土壤就是虛空。人體的四足,好像人參的枝叉,所以把兩足盤起來,等於把一株人參或鬆枝捲曲成結,使他的生髮能力,不致再向外而 分散,反歸根本而培養牠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壯。所以盤足曲膝不但無妨人體的健康,而且從適當的練習開始,對健康長壽,是絕對有利無害的。
南老師說:坐著並不難,而是如何用心。 如果把一念空了,就好了,如何把心念一下清淨下來,方法很多,如眼睛平視前方,對著前面的人或像,或一個目標,眼盯著看,心念就會慢慢清淨下來。 如果有妄念,思想,不要設法去除妄念,每一個妄念來時,不去理它,它自己會跑走的,不用我們去管它。
如果我們上座後,都想把妄念空掉,多笨,如果妄念空得掉就不叫妄念了。 因為它本來空,是假的,既然是假的還理它幹什嘛!為什麼在那裡空妄念?縱然您把妄念空了,那個空的境界,也是一個大妄念,況且您那個空的境界,如果不作功夫,不打坐,也就沒有了,又變走了,可見空也是妄念。
心念靜下來,就可以學習“定”,什麼是定呢?大家認為什麼都不知道叫定,覺得自己還清醒,就不是定。 既不散亂又不昏沉叫定。 既不散亂,又不昏沉到底是什麼樣子?若說沒有樣子,那您正昏沉,若說有樣子,那您正散亂。 若說您坐在這兒,像藍天一樣的清明,即是幻想境界,要真做到沒有身心的存在,而與天空一樣的清,無界無邊既不散亂,又不昏沉,若能如此,就差不多了。
還有一個重點,一切妄念都是妄想,當你知道是幻想,那個幻想已走了,不要另外用個方法,如觀想啦,煉氣啦等等,去除那個幻想,那些方法也是幻,為什麼?因為作功夫才有,不作就沒有,所以是靠不住的。
我們平常的生活習慣,一點都解脫不了,放不下來,轉不了。 我們作功夫修行要自己反省檢查, 找出自己的毛病,管理自己,改正自己。 我們自己檢查一下,打坐不落在散亂,即落在昏沉,再不然落在簡略,做不到作意的專一。 作意就是注意, 修止修定的初步,非要作意不可。
修定的第一步,要作意才能得止,道家的守竅,密宗的觀想,淨土的念佛,禪宗的參禪、參話頭,都是作意的意思。 第六意識沒有堅固形成一個境界以前,是不能得止的。
心境沒有專一,不能得定,如果您修空定,一切妄念不管,能看住這個妄念,把這個作意畢竟專一,也算是得定。
打起坐來,表面上看來嚴然修道的樣子,實際上心裡頭的貪嗔癡等心所牢固得很,根本煩惱、隨煩惱都來了。 也就是您所有的心,妄念,貪嗔癡等心理行為他們一點都沒有轉化的話,怎麼能得定呢!
現在一般人學禪,盤起腿來,坐上半個鐘頭也好,一個鐘頭也好,都在內守幽閒;再不然就是空心靜坐,連頑空都不如。 所以修持要有成就,必須要有所緣。 這個有所緣,就是知覺部分,就是把第六意識部分,緣在一點上面。
先是這一念無中生有,觀起來是假觀,就是作意。 把他觀成了以後,身心忘了以後,再把自己造作的所緣空掉,就是“空觀"。 到空觀現前,放下萬緣的空,才是真正的空。 然後要空就空,要有就有,這就是“中觀";在道理上叫作能真空,能妙有,變化無量。 總之,非經過這個修持不可。 什麼是頑空修法呢?上座後,心裡頭什麼也不想,只念個“空”,一路空下去,把神經都放鬆了,腦子也放鬆了,有人就用這個法子治好了緊張的毛病。
現在再回過頭來講,我們修“止”,必須要修所緣,意識假造一個東西。 比如緣呼吸,為什麼要心息相依呢?就是把呼吸變成一個所緣的對象。

我們盤起腿來,都在搞身體上的感覺,腰發酸,腿發麻;再高明一點,覺得這時清清靜靜,這清靜也是感覺上發出來的,我們多半被感覺拉著走,再加上看過書,學過密宗,唔,要通夾脊了;嗯,命門這關通了;都是第六意識後天加進來的知識配合,在那裡製造境界。 打坐坐在那裡忙得很,道家的,密宗的,都搬進來,然後自己還要加上註解,加上自己的幻想,把自己的幻想又加上註解,而且把這個當成功夫。 真正修持,就要嚴格檢查自己的這種心念才對。
您必須堅定於所緣,不被氣脈的感覺牽走,身上有一點感覺反應,要統統不理,這個就要靠智慧解脫了。 真正達到不受感受的牽制,真能不理這個感受時,真氣脈就來了。 這個時候,我們生理上的感受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 但大多的人想專一於意識境界的所緣境,都做不到。
坐在那裡,一念求定,靜靜坐下去,知道自己妄念來了,知道自己散亂,知道自己昏沉。 散亂、昏沉來了就知道;沒有散亂、昏沉也需要知道,永遠保持這個,就是我們的所緣境界,但是我們就做不到。
打坐無所成的人,其原因為他們第六意識作意的所緣境界,始終沒有達到專一。 不要以為能靜坐幾個鐘頭,氣脈也有一點反應,就算是什麼成功,沒有用的,靠生理來的不是道,因為生理機能一衰退就沒有了。 如果一上座就保持自己靈明覺知,不用什麼假想,那是最好的了 因為假想往往會配合生理上的變化,產生很多幻境,幻境就是魔境,看見什麼光,聽到什麼聲音,聞到什麼味道,等等都來了。 這些幻境,都是我們阿賴耶識下意識裡存在的觀念所造成,自己並不知道。 幻境每個人不同,因為各人所帶來的阿賴耶識種子不同的緣故。
有些人看到魔,有些人看到鬼,實際上都是我們下 ​​意識的鬼名堂,自己很難檢查出來。
其實真正靈明清淨很容易,只要上座的第一下保持著就行,但這也是所緣,要永遠保持這一念,中間不落於昏沉雜念思想中,就保持這一知,不過有了這一知,心心念念知道清淨,心心念念保持那一知,那一知就成了妄念。 第一剎那那一知,就是了。 如果還一直念著,我要保持這一知,那就又過頭了。 我們知道這一知清淨,清淨以後就不理了,就過去了,不就對了嗎?如果還一直念著清淨這一知,就又不對了。
這樣保持以後,生理是自然起變化的,這就是四禪八定一步一步的修持功夫,都離不開這個身體。
現在以見地、修證、行願三樣一起來講,我們修行的真正目的就是行願。 什麼叫行願,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為。 我們的思想,起心動念是沒有發出來的行為,一切的行動是思想的發揮。 我們想求得它,這是在追求一個形而上的問題。 追尋能夠發生思想的根源。 在行為上,思想上真正作到了空,幾乎是不可能的。 假定有人做到思想完全空變成無知了,那又何必修道呢?所以空的道理不是這樣。
我們作功夫,打坐不能進步,以為方法不對,拼命找名師求方法。 不是的,不要受自己的騙。 功夫不能進步,為什麼不能得定,是因為心行沒有轉。 心理行為一點都沒有改變的話,功夫是不會進步的,見地也不會圓滿。
我們修行,先看空這個人世間,所以先求出離,跳出來不管。 因為跳出來不管,慈悲就作不到。 所以口口聲聲談慈悲,自己檢查一下心理看看,慈悲作到多少呢!第二,貪嗔癡慢疑,我們又消除了多少。 還有功夫作得好的人,靜坐的境界儘管好,下坐以後,所有的行為同靜的境界完全相反。 理論講得好,作出來完全相反。
有些人,只要學佛打坐三天,然後“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起來了,這個心行沒有一點轉,怎麼能得定呢!修道沒有證果,不能證到空,就是心裡行為自己轉化不了。 所以坐起來,只抓到意識境界造成的一點空,以為那就是道了。 真正作到謙,才真能做到菩薩的慈愛。 道家老子云:“我有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不敢為天下先就是謙。 佛家講到什麼程度呢?講到“無我”,謙虛到了極點就是無我。
所以我們在靜定中,隨時要檢查自己, 什麼是修行人?是永遠嚴格檢查自己的人。 隨時檢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隨時在檢查自己的人,才是修行人。 所以不要認為有個方法,有個氣功,什麼三脈七輪啊!或念個咒子啊!那是不正常的,我們要真正地去反省自己,檢查自己。 我們多行一點善,念頭轉善一點,您的定力自然就增加一分。
所以我們打坐為什麼靜不下來?檢查起來就是煩惱。 煩惱裡頭隱藏許許多多罪惡的種子,許多罪惡的因素,都是由煩惱而來。 假如我們轉掉了煩惱這個東西,完全轉清了,這個時候,心境會比較清明一點點,然後我們才能夠檢查自己念頭的起滅。
自己每一天要隨時檢查自己,看看心理的行為中,煩惱罪惡的狀態解除了多少,檢查今天善行作了多少。 功夫到了氣住脈停,只能說明心的功能,證明唯心所造的功能,的確可成就這些功夫,神通等。 願呢?更難談了,行願不到,見地不會到的,換句話說,行願不到,修證功夫也不會到。 坐的好有什麼用,我們打坐是在那裡偷盜,而同一時間,社會上那麼多人卻為我們在忙碌,所以我們檢查自己,我們的行願就是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也就是說,隨時要想到不如我的人的痛苦,要想到怎樣去幫助他們。 可是我們做到了沒有?
我們要從心理行為上改進自己,漸漸的,功夫、見地自然進步。 這不是說教,是我的親身體驗,不從這裡下功夫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不會證果的,心行的改變比打坐,比修證重要的多,而且只要心行改正一天,您的定力,打坐就隨之進步一天。
所以說,為什麼不能得定,甚至連打坐都坐不住呢?你在心行上去追求,不要在功夫上去追求,在功夫上追求是空的,偶然可以,過了幾天就沒有了,盤腿打坐與定沒有絕對的關係。 至於坐在那裡,您身心能不能轉過來呢!其實道不在打坐的姿勢,要在心行上檢查自己才是究竟,才能夠談到定。
見地到了就是法身,修證到了就是報身,行願到了就是化身,三身都在一念之間,這個修證不到,不談!現在社會上,一般講的功夫都有問題,因為全世界都在心理變態的狀態中,幾乎沒有一個人真正證到,都是自欺欺人之談。 你們自己好好地去體會一下吧!
侯承業注:以上都是老師單獨教導學生所說的話,我在旁邊聽過好幾次,也在老師的書上《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及《如何修證佛法》看到過,同時也會背,所以特別抄在這兒,為的是使大家知道,打坐不是就坐在那兒,而是要由心理,自己的行為上做修正,打坐只是方法不是目的。

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112歲老中醫的臨終饋贈

112歲老中醫的臨終饋贈

2014-03-07 養生教室
1 、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 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3:00。 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
2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 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淨則身淨.所以得病了, 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 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里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淨心(就是佛家所說的菩提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 ,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像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 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7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1)足夠的氣血;2)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夠的氣血靠:足夠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晚天黑後~午夜1點40)優質的睡眠(這個時候大腦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經主導)+良好的生活習慣。
9 暢通的經絡需要:清淨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會破壞清淨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10 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收(增加氣血)”,也需要“節支(減少血氣的損耗)”。
11 過度地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反過來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他們清理掉。 五臟六腑是一個血氣加工廠,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無限的, 所以食物的數量必須得到控制。
12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人的氣血運行,但同時也在消耗人的氣血。 人體的微循環主要應該靠松靜來達到的,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人體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氣來清除它們,但人的血氣因為垃圾的增多和血脈的阻塞而減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也正是人衰老的機理。 所以, 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減少體內的垃圾;2)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3)增加體內的氣血。
14 與其相信藥物,相信檢查的數據,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調節能力。 但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開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這一切。
15 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 為了你的健康,你學佛吧。 學佛得到的快樂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對於一個有宿疾的人來說,只有氣血充足了(一是通過這裡所介紹的補充氣血的方法,二是通過散步打通氣機),病情才會顯現出來。 所以練功的人在功夫達到一定水平後都會出現一些“有病”的現象。 這個時候要沉住氣,定下心來多做些靜功來增加自己的氣血,以盡快度過這個時期。
17人違背了養生法則,雖不一定會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大大增加得病的機會。 這就和交通規則一樣,你違背了交通規則,不一定會出事故,但其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
18 人為什麼必須保持一定的飢渴才是對養生有利呢? 其實這就是“虛”的妙用。 道家講,虛則靈。 這和謙虛使人進步,自滿使人落後一樣,所以人必須經常保持“虛靈”的狀態,才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人要想健康,就必須使體內有足夠的"氣"來"氣化"所進的食物.只有這樣,你的體內才不會積累垃圾,不會有多餘的食物來釋放游離的"虛火"損害你體內的髒器.這個"虛火"反過來會損耗你的"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 現代人生病,大多數是飲食不節的緣故。
21俗語說“靈機一動,計上心來”。 這個“機”字如果能真正領悟透了,那麼你的悟性就算是開了。 老師教人,醫生治病,其實就是在點撥你的這個“機”,讓你“機”打開。 這個“機”,有時也叫“關鍵”。 當然,這個“機”起作用是有條件的,就和氫氣只有達到一定濃度,遇火才可以燃燒爆炸一樣。 記住,別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內因。
22其實,許多真正的發現和發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謂系統的書本知識;恰恰相反,一個沒有受過任何系統教育,但悟性極高的、具有開放思維的人,他 ​​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 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可以紊事,對內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 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24 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 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25身病之起,無不由心虛弱,外邪乘入。 而心虛氣弱,每由心魂惱亂,真體不充,發現種種不安。 貪食貪勝貪得貪樂逸,皆足以致病。 以貪之不得,於是乎嗔。 貪嗔可使心蕩氣促,膽驚肝旺,六脈震動,五臟沸騰,外邪同時乘入,此病之起因。
26凡人欲求長壽,應先除病。 欲求除病,當明用氣。 欲明用氣,當先養性。 養性之法,當先調心。
27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為主。 氣虧則病,氣滯則病。 欲治其病,先治其氣。
28氣以行血,血以補氣,二而一也。 凡人久視則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欲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 相火旺,真陽耗。
29治五臟之病,莫先於補氣。 腎猶亟焉。 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 心為扇,主引風。 風動則火旺,火旺則水幹,水幹則地損。
30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31人病可分兩種:一是經絡基本暢通但氣不足。 表現是經常這疼那疼,這是因為他氣不足以氣化食物,而產生了相火(也叫虛火),隨著經絡在體內亂穿,哪兒通走哪兒,遇到一個地方堵塞了,這個地方就疼了。 這樣的人吃一點藥物就會立即見效。 二是經絡不通,氣也就無處存身。 表現在外表看不出有什麼毛病,但一旦發現就是大病,而且這種人經常是吃什麼藥都見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主發謂之機。 箭在弦上要發出去,必須撥動這個機。 其他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都有一個機,只有觸動這個機,事情才會發生,不觸動這個機,其他的條件再多,也沒辦法引發事件。 機就是這麼一個東西,它是事情發生的最關鍵因素。 它是點,不是面。 可是觸動這個點,就能帶動面。 所 以,病機就是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最關鍵因素,(也可以講,病機一開,人的病狀就會顯現出來,人就進入了“病”的惡性循環當中。和病機相對的就是“生 機”。生機一開,人就會進入康復這個良性循環當中。實際上病機和生機是一個東西的兩個方面,是一對陰陽。病機開了,生機就關了,而生機開了,病機也就自然 開始關閉了。這個就是辯證法。)
32、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 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 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33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 故安心法,為衛生第一要訣。 心可以主動一切。 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 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
34風寒陰陽暑濕,在在皆可使人致病。 萬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虛而入。 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 富人有保衛力,如衣食住等等。 貧人有抵抗力,如氣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 富人多食肥甘,傷胃傷齒。 貧人多餓,所食不雜,故無腸病。 富人多逸,故多氣惱。 貧人多勞,故少疾病。 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盡則窮。 窮人能勤儉,即是造福,果熟即富。 凡衣食住之保衛力富,則精氣神之抵抗力弱。 保衛力弱,則抵抗力強。
35 大病初癒,切忌理髮洗足沐浴
36故求長壽無病,常強肉身。 欲強肉身,當調伏精氣神。 欲調精氣神,當拒絕擾亂之賊。 欲杜此賊,當先攝心。 欲求攝心,當化貪嗔癡三毒。 欲化除此三毒,必學心戒。 但空口言戒,無益於事,必求開慧,方不為所愚。 欲求開慧,必先求定。 欲求得定,必學散步。
37能靜則仁,有仁則壽,有壽是真幸福。
38一切修身修心法門,只有兩字訣:曰放下、曰回頭。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只要一放下,一回頭,病者頓愈,迷者頓覺。 此真無量壽者。
39心過勞的人,心疲肝旺,心過勞就是心太滿,不虛。 心滿,則不納肝(木)生之火,心不納肝生之火,則肝氣必積而盛。 肝木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營養不足,夜眠不安。 土又克水,於是腎水大虧,水不足則火更旺,心腎相聯,心氣更弱,肺病即成。 內部相互關聯,一動全動,一病全病。 而擾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覺,而健康的功效在乎散步。
40散步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補充,已足可以增長。 現在病可去,未來病可防,此其小者也。 又心息則神明,神明則機靈,靜者心多妙,觀機辨證,格外敏捷,見理既正,料事益遠,遇亂不驚,見境不惑,能一切通達,自無主觀偏執之弊,而大機大用,由此開啟矣。
41人在生病的時候最忌諱是嗔恚心起。 這個時候一定要安然順受,讓心安定。 然後慢慢調理,健康很快恢復。 心安才能氣順,氣順才能除病。 否則心急火上,肝氣受損,加重病情。 心神寧一,那渾身的血氣,自可健全發揮。
心有兩種,一是真心,一是妄心。 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風動,風止波息,而水不動。 寂然無念,是無心心也。
42 子時失眠,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
43 睡時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
44 午時屬心,此時可散步一刻鐘,閉目養神,則心氣強。
45 早起如在寅時三點至五點,此時切忌鬱怒,不然必損肺傷肝,萬望注意。
46人生一切事業,皆以精神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強弱,全賴心神之靜定不亂,一個亂字,足以妨礙一切工作。
47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癤為瘰,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 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 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鬱於內,肝先受傷。 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訣。 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一切自化。 第二以藥石、按摩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
48養病治病不可求速。 因性急助火,火旺損氣,反而不美。 另不可貪多,貪則無恆而性急,況百病由貪而起,不可再貪以重增病苦也。
49心屬火、腎屬水,心腎相連。 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濟,則蒸氣內發。 各部機體運動,可求得健康。 此可於舌上察知。 舌無水則不活,故活字以三點水加舌字。 舌上可以報告內部各種病狀深淺,以斷生死。
50 大病自救法:一、不要怕死,決信我這個病,非但可以養好,並且身體可以格外健康,保證長壽。 因為自己機體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 二、相信不用醫藥或靠何種營養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 三、從今日起,我決定不許再去打擾我那病體,不許想著我那個病是如何病的,好壞都不許去計較它,只做個無事人。 四、在這修理期內,不許想念工作,也不許悔恨喪失了時間和工作,專心一致,否則又遲誤了。
51靜養法:安坐(臥)在床上,把身心一齊放下,自己渾身如融化,不許用一毫氣力,好像沒有這個身子相似。 呼吸順其自然,心也不許它用一點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 把心安在腳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氣血順暢。
52修行要訣:寂照照寂切忌用力成佛作祖無他秘密。
具體要求:不許任何部分用一點氣力,包括意念、呼吸、肢體,做到:眼不觀,耳不聞,鼻不嗅,舌不嘗,口不納,心不想。 此是唯一條件。 若有所思所聞所覺,即是用氣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氣力。 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氣力。 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內出納,而渾身八萬四千毛孔中有了動作,或張或翕,此時無我無身無氣無心,天然心歸本位。 所謂引火歸元,又名水火既濟,為治療百病之總訣。
53為了養生而死的,佔十分之三。 到底怎麼回事? 是因為太愛惜自己的身體了。 為了這副臭皮囊,怕受辱,怕受寵,怕吃虧,怕上當,瞻前顧後,左顧右盼,擔驚受怕,患得患失……這樣,他那顆心整天縮成核桃樣,像是被狗反复啃過,怎麼能不死。 越怕死,越死得快。 你要是養生,就得不怕死。 只有不怕死,才能遠離死。 真正不怕死的人,走路不會遇上老虎,就是遇上老虎也不吃他。 打仗遇不上刀槍,就是遇上,刀槍也不傷他。 為什麼? 因為他不把死當回事,不怕死,死也就沒法了。 養生,並不是修道的目的,但是修道的人已經看透了生死,所以不再怕死,既然已經不再怕死,那麼死也就不再是問題。 生死這一關過去,還有什麼過不去的? 因此,修道的人能夠長生。 沒想到長生,反倒能長生。 一心想著長生,反而死得快。 長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帶現象。
54人有病,人還不以為有病,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 知道自己有病的人有多少呢?
55 天天三更半夜還在網上的人,本身就是養生的大忌。 包括一些所謂的名醫也是這樣。 還有,他們的心量也是斤斤計較,試問這樣的人連自己都保不住,還怎麼醫人呢?
56別貪那個小便宜,大便宜也別貪。 一個貪字就含著禍。 貪,患得患失會導致人得心髒病。 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現。
57不要天天想著吃什麼補陰,吃什麼壯陽。 記住了,運動就可以生陽;散步就可以生陰。 陰為陽之母,陽為陰之用。
58人在氣不足的時候,不能盲目補氣,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 如果是因為血不足,就需要先補血,因為血為氣之母,否則就成了乾燒器皿,把內臟燒壞;如果是因為淤滯不通,就可以增加氣血,血氣同補。 這樣才能達到補氣的作用。
59環境對人養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這就是為什麼人在空氣清新的深山老林裡,會把痼疾養好的道理。 因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質(負離子)會通過人在放鬆情況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體內部,從而滋潤孕養五臟六腑,使人重新煥發活力。 還有重要的一點常人並不所知,就是人不僅僅是通過口鼻來呼吸,人身體的每個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們吸取著天地的精華。
60人在松靜的狀態下,慢慢深呼吸就能體會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氣的交換:在吸氣時,實際除了肺在吸氣,整個身體是在把體內的氣向外排,即把人的氣釋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氣時,實際人是在通過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氣。 這大概就是老子所說的“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61 運動有兩點禁忌:一是不能在氣血不足的時候運動;二是不能在污濁的環境中運動。
62 運動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氣血的運行速度,促進體內的垃圾排出體外;二是打開皮膚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氣。
63 什麼是悟性? 什麼是智慧? 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處理、看待一切事物。 但一些庸人自擾的人總是把簡單的事情看複雜了、做複雜了。 繁和簡其實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兩個方面。 聰明的人看到的是簡單的一面,愚蠢的人看到的是複雜的一面。
64人治不了的病,要靠神治;神治不了的病要靠佛治。 佛是什麼? 佛是心。
65現代的醫院和法院差不多,動不動就給病人下了死刑判決通知書。 而好多情況下,是把不該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 為什麼這麼說呢? 就以“癌症”為例,癌症現在在人們的心裡=死刑。 其實如果我們不叫它癌症,那麼對於病人來講,就等於給病人留下了希望,等於留下了生機。 所以我講,現在的癌症病人有大半是被嚇死的,是被精神壓力折磨死的。 同時也是被醫院折磨死的。 因為你一旦被診斷成了癌症,那麼他就可以肆無忌憚地處理你,治不死是你命大,治死了,因為你是癌症。 事實上講,沒有治不了的病,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從心生,一切病從心治。 只要你還活著,你就有生機。 找到了這個生機,對症而治,你就會康復。
66現在是一個競爭,把所有的秩序都打亂了,把人引入了魔道。 競爭是什麼? 競爭就是把人們引入無限的貪欲世界。 你一方面提倡競爭,一方面又談什麼構建和諧社會,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嗎。
67根據陰陽互抱的原理來看,清與濁相互吸引。 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將與體內污濁之物相抱,從而把它們排除體外。
68 污濁之物的產生一是因為食入不干淨食物,但更主要的是食入了過多的食物,體內不能運化造成食物堆積成垃圾。
69 順應自 ​​然是養生的最高境界。 一個人生下來,他的命運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數的。 他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如果能順著他的運數去做,就會平安無事。 有悟性的人會發現、知道自己的運數,知道他應該干什麼,不應該干什麼。 所以養生絕對不是簡單模仿,人云亦云。 不要去羨慕別人,要從自己的心裡找到自己的悟性。 那麼人如何才能發現自己是否順其自然了呢? 其實這太簡單不過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違背自然了。 要做到順外面大自然的自然,還要順自己內在命運的自然,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70很多人一聽到醫師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時,往往都會顯現出一副無辜的模樣,希望用切、割、毒、殺等外來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會沒來由地產生嗎? 世上絕對沒有這種「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 以感冒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話,通常患者都會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經一連熬了好幾個通宵;有些人會說,自己最近吹了冷風、淋了雨;有些人則說,工作的壓力很大,常常頭痛又失眠。 事實上,諸如此類現象,都是導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話說,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覺性夠的話,自然能夠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標。
71真正的科學是什麼? 就是因緣果報。 不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學。
72沒有怕吃虧的心,沒有佔別人便宜的心。 換句話說,就是你能吃虧,別人就是要你命你都捨得,你都給他,而自己在任何時候都不去貪便宜,那你的心還能不定嗎? 世人誰能做到? 但佛就做到了。
73當人們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之後,會真正享受到那種完全不用擔心疾病的自信,這種感覺真好,但願您也能和我們一樣擁有這份自信。
74學問深時意氣平,心定則氣平。 所以對於一個得道的人來說,觀察一個人,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也是相隨心轉的結果。
75名為五欲之最難破者,色次之,財又次之,食與睡更次之。 名心不死,無以入道。
76百病之始,起於風邪乘入。 如體氣虛弱,營衛失調,或憂思驚恐,酒色勞力,真氣耗而外邪入矣。
77治五臟之病,莫先於補氣。 腎猶亟焉。 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 心為扇,主引風。 風動則火旺,火旺則水幹,水幹則地損。
78對於醫生而言,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79從當年希特勒繞開盟軍堅固防線攻克馬其諾防線的案例中,我悟到了:對付一些頑固的病症,不能正面硬攻,要從其他的相關方面突破。 如治療腎病,肝病這些頑固之症,可通過調肺、脾等來達到效果。
80 中庸,是養生的根本原則。 人體中的氣血也是一對陰陽,血為陰為體,氣為陽為用。 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 氣不足,易得淤積之病,如腫瘤、血栓等;氣太過,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 所以,只有氣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81人只有悟到什麼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 知道自然,然後能順其自然,這個人就是神人。 懂得陰陽了,懂得順其自然了,你就一定會成為良醫大德了。
82什麼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面,任何事物都要經過生、長、收、藏的過程。 你順應這個過程,採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去調節病人的平衡,怎麼會治不好病呢。
83 簡單和復雜是一對陰陽,越是複雜的事情,往往用最簡單的辦法就可以解決。 同樣,看似最簡單的問題,你往往解決起來並不容易,你付出極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解決得了。 這就和剛柔一樣,柔極能克剛,剛極柔不防。 所以,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要有這個思路,遇到復雜的問題要去找簡單的方法解決,遇到簡單的問題不要忽視它,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就和毛主席所說的那樣,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 就是對問題給予藐視,對過程引起重視。
84我們看看這個世界上是不是這個道理。 吃飯睡覺有幾個人能順其自然,有幾個人能遵守自然。 你遵守不了,為什麼? 因為它太簡單了,正因為太簡單了,所以你就不容易遵守。 這就是辯證法。
85什麼是平衡? 平衡就是陰陽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約,哪一方太過或不及都會失去平衡。 怎麼會傷元氣,失去平衡就是在傷元氣。 經常處於平衡的狀態,元氣就會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86陰陽之道就是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轉化。 任何一對矛盾,如果一方脫離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製約了。 那它離消失、滅亡就不遠了。 你看,當今社會,領導們都不喜歡制約,喜歡獨來獨往,我行我素,貪污受賄,其結果是什麼就可想而知了。 陰和陽就是如此。 大自然中,一個事物的出現,總有另它產生的因素,但同時總會出現另一因素來製約它。 這就是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也是陰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道理。 所以養生的道理也是如此,你生病了,總有一個使你生病的因素存在,同時也會有一個制約它,令你疾病消失的因素存在。 正如自然界中毒蛇存在的地方,必定附近就有解蛇毒的草藥存在一樣。
87什麼叫人得意忘形? 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陰的製約了,所以其下場畢竟是……,同樣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這就是失 ​​去陽對他的製約了。
88 如何具有大智慧,沒有博大的胸懷,哪來的大智慧。
89俗語說,活到老,學到老。 學習也要應時, 到什麼年齡就要學他這個階段應該學的東西,否則就是不應時,不順其自然。 但看看我們現在的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有多少是學了應該學的東西。 小時候應該學什麼,應該學德,學孝道,接著學識字斷句,再往下學如何做事。 到青年學如何優生優育、家庭幸福。 到了中年,學習養生之道。 到了老年,學放下心態,安享晚年。 繼續教育學什麼,就是要學這些。
90情志跟疾病的相關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藥物治療,治來治去都不好,對於這類疾病,解鈴還需繫鈴人。 五志能夠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91 養生有一條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 怕死者陽氣不足,陽氣不足,死神就會找到你。 這就是道家所講的,修煉人要有英雄的氣質。 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92當你把什麼學問理解到她是非常簡單樸素的時候,這時候你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 如果你還感到她是那麼博大精深,深不可測,那是你還沒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見到茂密的樹葉,而沒看到她的根本,這時候你還是處於“有”的階段,沒有達到“無”的境界。 一切離不開陰陽,萬事萬物離不開陰陽。 這個根本就是陰陽。 知其一,萬事畢。
93凝神定氣,物我兩忘。 ---養生的真諦。
94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 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95五行相生相剋的應用:凡是因五臟太過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剋的方法對治。 同樣,凡是因為五行不足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決。 這是運用五行的根本原則。
96現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質生活方面下工夫,這種追求的後果是很可怕的。 要知道,人們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境的。 一旦這種慾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我們的就是無止境的痛苦。 其實,物質能帶來的享受,精神也能;藥物能治療疾病,心理療法也能做到。 所以,我們用一生來追求財富,不如用一生來培養出一種好的心態,讓我們的精神達到一種超凡的境界。
97當人們掌握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之後,會真正享受到那種完全不用擔心疾病的自信,這種感覺真好,願我們都能擁有這份自信。
98我們人體是一個充滿智能的機體,我們的身體有好多“哨兵”:牙齒、闌尾、扁條體等。 本來一旦我們的身體有異常時(通常是“上火”),這些哨兵會立即做出反應通知大腦。 聰明的人這時候就應該調整心態,檢討自己,讓自己平和下來。 但現在我們的西醫都做了什麼? 你疼不是嗎,我把你們通通切除掉。 現在更有甚者,發明了一種儀器,你不是得了過敏性鼻炎打噴嚏嗎? 我把你鼻子裡的敏感區神經燒毀,這樣以後你怎麼刺激它都不會打噴嚏了。 西醫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可能我們再生病後,切掉的就是我們的五臟六腑了。
99 記住,我們偶爾拉肚子、打噴嚏、咳嗽、發燒等都是我們自己的身體修復系統在工作 ,不要一出現這些症狀就濫用藥物,否則這些藥物就會破壞你自身的修復功能,一旦你的修復功能減弱或喪失,那你就把命運交給這些藥物了。 記住,只要症狀不嚴重,最好的辦法是靜養 ,安心靜氣讓自身的修復系統來完成疾病的修復工作。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慎用藥物,讓我們自身的修復系統功能恢復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100 很多重病或絕症,都只有一個理由:恨。 當這恨沒了,病也必一起消失。 這世間最難解的是綿延不止的恨,固有解不開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青禪閒話
===========================================
一,這是一篇我讀了很多遍的文章,也是一篇收藏很久的文章,可能很多朋友讀過,但我相信一定還有朋友沒有讀過,所以,無論讀過與否,強烈建議,再讀好多遍。

二,這個禮拜因為工作的原因,耽誤了寫作,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請允許我周末好好反省,咱們下個禮拜不見不散!

===========================================
這是養生教室老師們每天的原創精選,如您覺得不錯,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支持我們一下!

《素食者營養 - 鐵質》 - Veg Runner 101

《素食者營養 - 鐵質》 - Veg Runner 101

營養不足是很多貧窮地方遇到的其中一個問題,不過,無論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有機會出現鐵質攝取不足的情況。據統計,全球約有30%的人群出現缺鐵的現象。

鐵是一種礦物質,其中一個在人體主要生理機能是製造血紅蛋白
(hemoglobin)。血紅蛋白是紅血球裡的成份,幫助把氧氣帶到全身各部位。

此外,肌肉的肌紅蛋白(myoglobin)也含有鐵,負責肌肉中氧氣的運送。沒有足夠的鐵質攝入,出現缺鐡性貧血便會增加,而徵狀包括經常感到疲倦和容易生病。

需要多少?

鐵質的每天建議攝取量會因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態而有所不同。個別人士或需要吸收比建議進量更多的鐵質如素食者、50歲以上的未停經女性、經常捐血者、經血較多的女性以及耐力項目運動員。

年齡(歲數) 男性 女性

1至3歲 7 毫克 7 毫克

4至8歲 10 毫克 10 毫克

9至13歲 8 毫克 8 毫克

14至18歲 11 毫克 15 毫克

19至49歲 8 毫克 18 毫克

50歲以上 8 毫克 8 毫克

妊娠 不適用 27 毫克

母乳餵哺(19 歲以下) 不適用 10 毫克

母乳餵哺(19 歲及以上) 不適用 9 毫克

食物來源

食物中的鐵可從動性性食物或從植物性食物中取得。動性性食物的鐵為血紅素鐵(heme),吸收率為10-30%,而植物中的鐵為非血紅素鐵(non-heme),吸收率為1-5%。因此,即使肉食者或素食者攝取相同的鐵量,也有機會因吸收較低而增加缺乏的機會。

100克已煮熟的食物 鐵質含量(毫克)

肉類:
牛肉 2.8
羊肉 2.7
豬肉 1.3
雞肉 0.8
魚肉 0.5
蝦米 11

乾果類:
葡萄乾 3.8
杏脯乾 3.4
黑棗 3.7
蜜棗 3.5
紅棗 3.3

蛋類:
雞蛋 1.9

動物內臟:
豬肝 17

豆類及豆製品:
黑豆 7.2
紅豆 3.1
綠豆 1.4
黃豆 3.0
扁豆 4.0
眉豆 1.9
腐竹 16.5

全穀類:
全麥糠早餐穀物 12
粟米片 6.7
快熟麥片 3.8
全麥麵包 2.7
白麵包 1.6

蔬菜:
菠菜 1.6
西蘭花 1.0
黑木耳 46
金針菜 7.8

硬殼果:
芝麻 10.4
榛子 3.2
杏仁 3.0
合桃 2.9
花生 2.5

維生素C有促進鐵質吸收的功用,因此,配合含維他命C食物如奇異果、士多啤梨、檸檬汁、橙汁及菠蘿等,都有助吸收。

另外,咖啡、奶茶等茶類飲品含有單寧酸、植酸及草酸等食物,都會阻礙身體吸收鐵質。可以的話,盡量避免在進餐時同時飲用茶類效果會更好。

Ms. Steph Ng
吳文琦小姐

香港中文大學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碩士
英國諾桑比亞大學食物科學與營養學學士
澳洲體適能專業教練學院私人體適能教練

想知更多關於素食的貼士,可以到 GreenMonday 的Facebook專頁睇下:

fb.com/GreenMondayHK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何謂默照?

何謂默照?
此次的禪修方法是「默照」。

默,是不受自己內心以及環境的影響而動,心保持安定的狀態。照,則是清清楚楚知道所有的狀況;以外在環境而言,有人在和你說話,或者有人在罵你、讚歎你,但是內心不受影響。

罵你的時候,不會覺得委屈、痛苦;讚歎你的時候,也不會覺得很得意、很高興。你只知道:他罵你、讚歎你,這是他的事,不要受他影響。應該挨罵,不必生氣,罵得不對,這是他的事,為什麼要生氣?

對內心狀況也是一樣,知道有煩惱、妄念,但是不去在乎它;清清楚楚的知道,但是不受影響,這就是默照。

默照就如同六祖惠能所說的「定慧不二」、「定慧同時」,默就是定,照就是慧。

有定時,必定有慧;有慧時,必定有定。定是慧的體,體就是基礎,從定而產生智慧的功能。

定與慧是不可分割的,有定的時候,智慧必定產生,有慧的時候,也一定和定相應。

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會浮動的,因為他具備定的功能。因此,剛剛開始用默照,默是默,照是照,定與慧是有前後次第的;一旦方法得力以後,就是默照同時,也就是定慧同時,這是禪宗的特色。

其實,禪宗並不是中國人發明的,在釋迦牟尼佛時代就已經在運用。經典裡有「如來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兩句話,這是描述佛在日常生活中,不論說法、待人接物,無一時不在定中。

諸多聲聞弟子及凡夫弟子,也看到釋迦牟尼佛出定、入定;出定的時候,就行化人間,放光說法度眾生,與眾生結緣,入定的時候就默然打坐。但是,對佛自己而言,沒有所謂的出定或入定,而是任何時間都在定中,這是定慧同時的一個事實。

凡夫所謂修定,指的是四禪八定,也就是世間的定;聲聞的定,除了世間四禪八定之外,再加上滅受想定,是為九次第定。在定中,智慧的力量無法表現,出定之後,因為有定的功夫,才能表現出智慧來。

修行通常是講止觀,但先止後觀是不容易的。我們都是凡夫,要先修定才產生智慧,而默與照就是練習的方法。剛開始用方法時,有照有默,先默後照,或者先照後默,默和照是無法同時的。

照是觀,很清楚的在觀照;默則是止,不受前念與後念,以及內、外境的影響。一開始就默,是默不起來的,所以一開始要照,必須先從觀開始。因此,先要照,照現在用的方法,用現在所用的方法,使得心安定下來,當心安定之後,那就是默了。


-----本文摘自《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As7J4CwWs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專治痛風尿酸的自然食療法

專治痛風尿酸的自然食療法

http://www.epochtimes.com.tw/n68342/%E5%B0%88%E6%B2%BB%E7%97%9B%E9%A2%A8%E5%B0%BF%E9%85%B8%E7%9A%84%E8%87%AA%E7%84%B6%E9%A3%9F%E7%99%82%E6%B3%95.html

文/蘇雲
痛風(gout)是由於尿酸(uric acid)在身體的各個關節積累,造成大規模的破壞和腫脹所致。尿酸則是由不良的飲食習慣和新陳代謝的壓力所造成。專家建議,痛風患者可採用自然的食物療 法,來減少尿酸在體內形成,不同的具體飲食生活方式可幫助個別患者減少痛風的症狀、驅除痛風,使身體恢復正常的代謝功能。

認識痛風

養生保健網《NaturalNews》報導,人體的「嘌呤」(purine,或譯「普林」)代謝發生障礙會產生尿酸。尿酸在人體的血液中累積濃度過 高時就會引起疾病。動物的內臟(腎臟和肝臟等器官)、紅肉、海鮮和酒精等食物含嘌呤最多。人們吃太多這種食物,尿酸會大量積聚而形成尿酸鹽晶體 (urates),它尖銳的滲透和刺激著關節、肘部;影響最常見的地方是大腳趾、腳、腳踝、手腕、膝。

急性痛風發作

當急性痛風發作時,這些部位會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發作,使患者從睡眠中驚醒並感到非常痛苦。西醫經常多採用有危害性的藥物治療,但大多無法有效控制它。
最近的研究發現果糖的消耗與痛風的形成有關,如今醫生勸患者少吃果糖,以天然食物醫療法代替化學合成的藥物,減少尿酸在體內形成,達到強身健體、袪除痛風的目的。

果糖與痛風形成的關係

最近的研究發現:果糖的消耗與痛風的形成有關。果糖會從一個重要的能源分子形成「三磷酸腺」(triphosphate),從而觸發體內產生尿酸。

以前紐西蘭的毛利人(Maori)很少患上痛風,但現在有10%~15%的人口,在其一生中有痛風的症狀。海鮮似乎是主要觸發痛風的因素,但他們歷來都吃很多海鮮;不同的是現代的毛利人(很像典型的美國人)與100年前比,吃了50倍以上的糖和果糖。
《美國醫學協會期刊》發表一項研究稱,數據顯示每天喝一杯含豐富果糖飲料的,與每月喝一杯相同飲料的比較,前者有74%患上痛風;喝兩杯或更多含果糖飲料的,有97%更容易患上痛風。


然而重要的是:玉米、水果及許多植物性的甜味劑,例如龍舌蘭花蜜和蜂蜜,都含果糖分子。要減少攝入果糖就得盡量少喝果汁、龍舌蘭花蜜、蜂蜜和避免吃含糖漿高的玉米。
除了草莓、鱷梨、檸檬、酸橙和葡萄柚等低果糖水果外,盡量少吃其他的水果。

減輕痛風症狀  飲食控制6原則

 (Fotolia)
 (Fotolia)

典型痛風患者的飲食是含糖量低和穀物少的食物,並且要注重攝取含抗氧化豐富的蔬菜和健康的脂肪。以下6原則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控制病情。

★攝取最佳的脂肪/蛋白質來源:最佳的脂肪包括椰子產品、鱷梨、特級初榨橄欖油、堅果及發芽的種子。並適度攝取健康的蛋白質,包括全草飼養的牛肉、奶酪、有機家禽肉和天然野生的魚類。
★堅持吃80%的原始飲食:痛風患者若能堅持吃80%的原始飲食(raw diet)餐,會有更好的效果,熟食應留給晚餐。


★白天吃飯以液態形式攝入:例如奶昔、可可牛油果慕斯和蔬菜汁、沙拉、鱷梨醬與蔬菜或夾發芽種子的餅乾。

★進食前飲用消化酶:建議在進食任何熟食前,喝增強消化系統的消化酶和脂肪酶、蛋白酶和澱粉酶。

★白天喝大量清水:喝大量清水,鼓勵做16~24小時的間歇性禁食,幫助腎臟、肝臟和結腸排毒。

★多利用有機酸幫助消化:痛風者應該使用蘋果醋和鮮榨檸檬在沙拉上、穀類和肉類。此舉有助於提供有機酸和多種酶、抗氧化劑協助消化食物。發酵的食物也非常有幫助,例如:未加工的酸菜、泡菜、醬菜和椰子牛奶酸等。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4萬人11年跟踪調查,科學家證實素食者健康值提高↗32%

4萬人11年跟踪調查,科學家證實素食者健康值提高↗32%

最新研究成果:勿沾魚肉葷腥,奉行素食主義,你的心臟健康值會大幅提高。

‪#‎素食降低心臟病死亡風險32‬%

研究人員對英國和蘇格蘭的多達44500人的健康調查結果顯示,素食者因心臟病死亡或住院的機率比一般人小32%。

膽固醇水平,血壓和體重等方面的差異被認為是造成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

該研究結果發表於美國臨床醫學雜誌上。

心臟病是西方國家的一個重大疫病。僅在英國,心臟病每年就會導致94000人死亡,超過任何其他疾病,260萬人帶著心臟病活受罪。

如果滋養心肌的動脈脂肪沉積過剩,心臟自身的血液供應便會受阻,其結果就可能導致心絞痛,如果血管完全堵塞,甚至會導致心臟病發作。

科學研究證實,只要搭配合理,素食能夠滿足一切人體需要的營養

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分析了15100名素食主義者和29400名吃肉和魚的人的相關數據。

在這項研究持續的11年裡,作為研究對象的人中有169人死於心臟病,另有1066因病住院,他們當中近70%是肉食者。

在英國倫敦,素食自助餐廳已經越來越多,倫敦被稱為素食者的天堂,除了人們意識的覺醒,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也功不可沒。

吃素顯著提升健康值

“弗朗西絲卡克羅博士說:“這項研究結果所傳遞的主要信息是,飲食是心臟健康的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吃素食顯著提升了健康值。

“素食與肉食有很大的不同。素食者可能是因為飽和脂肪攝入量較低,患心臟病風險自然也較低。”

素食者體內膽固醇含量更低

研究結果還表明,素食者血壓水平較低,“壞”的膽固醇含量較低,並且體重也比肉食者更接近健康標準。

英國心臟基金會的專家特雷西帕克說:“這項研究提醒我們,無論肉食素食,最重要的還是均衡的飲食。

素食也不應偏食,並要注意個別素食含鹽量和脂肪也相當可觀

“但是要記住,在菜單上選擇了素食不代表找到了一條通往心臟健康的捷徑。畢竟,素食者宜吃的食物中,也有一些飽和脂肪和鹽份含量高。

“如果你想由肉食者變成素食者,你務必注意安排好食物的營養搭配,以保證通常會從肉食中獲取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比如鐵)這些營養成分的損失能得到彌補。”

吃肉吃素哪個更健康,科學研究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看了以上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結果,相信我們有必要改變以肉食為主的飲食結構,與口味相比,健康是無價的。

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研析報導:【預防癌症的六大準則】

研析報導:【預防癌症的六大準則】
☯導讀:癌症的發生並非一朝一夕,據統計,一個突變細胞生長為惡性腫瘤所經歷的時間,平均竟超過30年。而就在不經意間,你一個微小的生活習慣也許就在發揮著防癌或致癌的作用。提醒大家記住飲食防癌六個字:粗、淡、雜、少、 爛、素,也許就能防止“癌從口入”。

粗——粗糧、雜糧、粗纖維類食物。食物 中缺乏植物纖維是近年來癌症越來越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植物纖維具有 “清洗腸道”的功能,它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縮短腸內容物通過的時間,減少致癌物被人體吸收的可能,尤其能預防大腸癌的發生。粗糧中還含有豐富的鈣、鎂、硒 等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其中硒是一種抗癌物質,能結合體內各種致癌物,通過消化道排出體外。

吃“粗”不妨做到以下幾點:

一、最好安排在晚餐。正常人吃的頻率以兩天一次為宜,“三高”人士可一天兩次。

二、粗細搭配可互補。研究發現,飲食搭配以6分粗糧、4分細糧最適宜。從營養學上講,與其單獨吃玉米、小米、大豆,不如將它們按1∶1∶2的比例混合食用。肉、蛋則是粗糧的最好搭檔,能起到營養互補的作用。

三、粗糧不宜細做。不論哪種粗糧,都是以蒸、煮等少油、少鹽的烹飪方法為佳。比如,小米、燕麥、薏米等都適合煮粥喝。

淡——少吃高脂肪、動物蛋白類食品,以天然清淡果蔬為宜,適當控制鹽攝入。美國國家科學院報告指出,所有飲 食構成要素中,脂肪與癌症關係最密切,特別是乳腺癌、大腸癌與前列腺癌。少吃脂肪也有技巧,比如選低脂或脫脂鮮奶,以豆製品取代部分肉,把肉皮、肥肉外層 的油炸裹粉去掉,刮除蛋糕的奶油不吃,烹調時用蒸煮烤鹵取代煎炸方式。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曾發佈一項防癌忠告,其中,“多吃蔬菜、少吃肉”得到了防癌專家 的廣泛認可。專家建議,對於愛吃肉的人,每週紅肉的攝入量要少於500克,盡可能少吃加工肉製品;每天食用白肉最好限制在50—100克以內,每週只吃2 —4次。

素——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目前已證實,足量的蔬果纖維,可預防結直腸癌,並減少乳腺癌、食道癌等數種癌症 的發生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科學項目經理蕾切爾•湯普森博士推薦了幾種最有效的防癌蔬果:番茄可降低前列腺癌危險;西蘭花、捲心菜和豆芽能降低患消化 系統癌症的幾率;草莓、洋蔥、大蒜中都含抑制腫瘤生長的成分。美國農業部、美國癌症協會和國家癌症研究院聯合建議,6歲前兒童,每天應攝取5份新鮮蔬果 (1份蔬菜約為100克,水果約為150克),6歲—13歲之間兒童及女性每天要吃7份蔬果,13歲以上青少年及男性成人則應每天攝食9份蔬果。

雜——食譜宜雜、廣。其實,預防腫瘤,並不需要什麼靈丹妙藥,也不需要名貴藥材,關鍵在於平衡飲食,不挑 食,葷素搭配,忌燥熱及過分寒涼食物。只要配合得好,紅黃白綠黑等有色彩的食物都是“抗癌藥”。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曾明確表示: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食物能夠 保護人們不得癌症。雖然有許多研究表明,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一些成分,比如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多酚、黃酮類等,對抗癌都有一定作用,但並不只是推薦任何一 種具體的抗癌食物,而是建議食譜有2/3以上的食物來自於蔬菜、水果、全穀以及豆類。

少——食物攝入總量及糖、蛋白質、脂肪的攝入量均應有所節制。日本東京一研究成果指出,吃得太飽,會增加患癌的風險。研究人員發現,“每頓都吃得很飽”和 “基本上只吃八分飽”的人相比,前者患癌的概率更大。暴飲暴食的同時,如果還酗酒、吸煙,那更給身體雪上加霜,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統腫瘤都與此 有關。

做到只吃“八分飽”,不妨嘗試以下幾招:在感到有點兒餓時開始吃飯,而且每餐在固定時間吃,這樣可避免太餓後吃得又多又快;吃飯至少保證20分 鐘,因為從吃飯開始,經過20分鐘後,大腦才會接收到吃飽的信號;用小湯匙代替筷子,每口飯咀嚼30次以上,減慢速度;多吃粗纖維的、增加飽腹感的食品, 比如豆類、魔芋等;每次少盛一點,或使用淺盤和透明餐具。

爛——除新鮮水果、蔬菜外,其他食物應煮爛、煮熟。義大利一項研究發現,胡蘿蔔素、番茄紅素和葉黃素根本不怕煮,反而比生吃更能保護身體免於癌細胞侵襲。 尤其是富含類胡蘿蔔素的胡蘿蔔、番茄,以及西蘭花和十字花科蔬菜等。英國食品研究中心的蘇•索森說:“從 生胡蘿蔔中吸收的類胡蘿蔔素約為3%到4%,把它們煮熟或搗碎後,類胡蘿蔔素的吸收可增加四五倍,烹飪能幫助溶解。”以西蘭花為例,加熱到60度最理想, 能最大限度發揮其抗癌活性,減少患食管癌、胃癌、肺癌、膽囊癌和皮膚癌的危險。

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Ben哥思路-鄺民彬》強身體,修心性,正品德,慈悲行

《Ben哥思路-鄺民彬》強身體,修心性,正品德,慈悲行

http://cnews.buddhistdoor.com/cht/news/d/44652

《Ben哥思路》筆者童年時,身材矮小,性格 柔弱,在學校及街上常被人欺負。從小因不安全感的累積,引發強烈的學武意欲。透過自學及跟師父修習不同的武術包括柔道、南拳、太極(拳、刀、劍、氣功)及 空手道,其中以空手道的修習是最後期但亦是最持久的。筆者年過30,由空手道白帶開始與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堂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隨著年紀漸長,個人的志趣已轉向禪修,藉此提升自己的心靈素養。練武已不單是用作防衛,而是鍛鍊身體與禪修配合,所謂禪武雙修,以禪來促進武德及武功,亦從練武中悟禪。
 
*嵩山禪院訪禪武醫傳人*
 
  在「投資B世代」節目中,筆者認識了禪武醫(禪武醫資訊網:
http://www.chanwuyi.org/),也算是一種緣份。其功法及精神與自己的修學,非常吻合。

  第一次訪問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陳瑞燕,她師承釋德建禪師,在香港積極推行禪武醫(網上重聽:「投資B世代-武道人生」http://channelb.buddhistdoor.com/cht/play?programme=13936)。另一次訪問是著名音樂人趙曾熹,他跟隨陳教授修習多年(網上重聽︰「音樂與健康」http://channelb.buddhistdoor.com/cht/play?programme=14117)。另外,《經濟日報》副社長石鏡泉(石Sir)及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亦早與陳教授結緣,成為她的入室弟子。
 
  近日,筆者有幸跟隨陳教授往河南嵩山少林寺三皇寨,拜會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第18代傳人釋德建禪師。嵩山禪院處於嵩山之巔,氣勢磅礡,要花上個多小時徒步踏上約2000級陡斜的石階才能到達。參訪期間,飄雪連綿,厚厚潔白的積雪,倍添禪院的優美及靈氣。
 
*練心、練意、練氣合一*
 
   釋德建禪師精神抖擻,雙目有神,身手靈活有勁,他的言行舉止深深表現出禪武醫的精神。禪師生活簡樸,作息有時,飲食清淡,隨時隨地透過不同的活動去修練 身心(例如運用「風擺柳」的招式清掃積雪)充分體現禪師所謂禪武醫生活化及武功練習化。禪武醫三者結合為一整體,主要是練心、練意、練氣,以禪統武,以武 明醫,以醫通禪,正所謂禪通武達醫理明的修行法門。
 
  這次參觀禪武醫發源地,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像。對筆者而言,禪武 醫強調修心性,正品德,慈悲行,其實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文化及方式。透過飲食(素食及不吃腥葷辛辣的食物);修禪(明心見性);內養功(如鬆肩式、虛椿、自 然丹田呼吸法);通竅(如沐鼻法),四環緊扣的自助式功法,來進行身心的全面調理及鍛練,從而達到強健體魄及修養心性的效果。醫理好自己亦能幫助醫理他 人,這點正好與菩薩道提倡的「自度度他」的慈悲行相契應。
 
  雖然易學難精,但由於禪武醫功法較為簡單,隨時隨地都可練 習,非常適合繁忙的都市人,是一種善巧的修行方法。透過改變飲食習慣,重覆練習幾組實用的功法,有助學員增強掌控感(Sense of Control)及自信心,從而改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素。《凱基證券亞洲營運總裁 鄺民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