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Ca
http://nutrition.bioagri.ntu.edu.tw/ntu_nutrition_new/building_7/ca.aspx#ca_food
鈣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營養素,含量最多。除了建構骨骼之外,還有調節細胞生理機能的功用,缺乏時會增加癌症、高血壓、
骨質疏鬆、骨折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鈣豐富的食物不限於乳製品,綠菜、豆類、堅果種子等植物性食品都可多加利用。骨本如財富,從年輕開始累積骨量,當下及日
後都有益處。研究已經證實,30歲的骨量可以預測一生的骨質疏鬆風險。
鈣的生理功能 | 鈣的缺乏問題 | 鈣營養的評估 |
鈣缺乏的原因與人群 | 鈣的吸收 | 鈣豐富的食物來源 |
鈣的參考攝取量 | 國人的鈣營養狀況 | 鈣補充劑 |
鈣過量 | 骨折的風險 | 保護骨骼的營養素 |
均衡飲食與骨骼健康 |
鈣是身體中含量最豐富的礦物質,佔體重的1.5-2%,新生兒體內含鈣量約25-35公克,成人體內則有1200公克。
體內99%的鈣質存在骨骼及牙齒中,使其構造堅固,骨骼也是體內最大的鈣儲存庫,隨時用來維持血鈣的濃度。
其他小於1%的鈣質廣泛存在所有組織的細胞內與血液中,負責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肌肉正常收縮、血管的擴張收縮、荷爾蒙及酵素的分泌、神經傳導物質的傳導,以及正常的凝血作用等,都需要鈣的存在才能正常運作。
鈣的缺乏問題
短時間的飲食缺乏鈣質,並不會產生任何明顯的症
狀,因為身體會自動調整適應,從骨骼中釋放鈣質來維持血液中的鈣濃度。長期鈣質攝取不足,骨骼的鈣質就會不斷流失,骨質累積不足或是持續分解,使兒童和青
少年的骨骼成長不良,成人則發生骨質疏鬆症或骨質軟化症,前者是骨質量與骨密度減少,後者是骨骼礦化不足。
鈣攝取不足也可能與高血壓、大腸癌、妊娠毒血症﹙孕婦高血壓、水腫與蛋白尿等﹚有關。
腎臟衰竭,副甲狀腺分泌不足,或是缺乏維生素D,會造成血鈣偏低,此時可能有抽筋、痙攣的現象。
一、抽筋、痙攣
當有抽筋、痙攣的現象時,可能要考慮是否血鈣太低;然而血鈣太低時,很少是因為飲食鈣太少所引起的,此時要懷疑是否是腎臟衰竭、副甲狀腺分泌不足或是維生素D缺乏的原因。
二、疲倦虛弱、喪失食慾、便秘、意識不清時
有這類症狀時,可能要考慮是否血鈣太高所引起的;然而血鈣太低時,也很少是因為飲食鈣太少所引起的;此時要懷疑是否因為副甲狀腺素分泌過多引起的,或是有腫瘤分泌類甲狀腺素。
三、骨質疏鬆或骨質軟化症
這通常是長期鈣攝取不足,無法累積足夠的骨鈣質,或是骨質持續分解所造成的症狀。
缺鈣最主要的原因是飲食中的鈣質不夠。另外有些人群體內的鈣容易有不足的現象:
一、停經後婦女:
停經後婦女因為體內雌激素快速下降,使得體內的鈣吸收降低,而且骨鈣質的流失率也增加;尤其在停經初期,每年的骨鈣質流失率約為3%∼5%,而到65歲以後,每年鈣質的流失率為1%,這種鈣質的流失幾乎是不可逆的。因此,女性必須把握年輕的時候積極儲存骨本。
二、無月經的女性及女運動員三症:
很多訓練過度的女性運動員會有無月經現象,此時體內的雌激素相對也非常低,對體內鈣質的平衡有負面的影響,常伴有骨質疏鬆、厭食的症狀。這一類的運動員要特別注意飲食中鈣質的補充。
三、乳糖不耐症者:
有些人一喝到牛奶就會腹瀉,是因為體內缺少消化牛奶中乳糖的酵素。乳糖不耐症患者因
而不敢攝取乳製品,進而造成缺鈣的危險。乳糖不耐症患者可以以少量漸進式的方法攝取乳製品,或選用一些低乳糖的乳製品如質地較硬一點的起司,或是其他非乳
製品但含鈣量高的食物以補充鈣質如小魚乾、小方豆干、干絲、黑芝麻、山粉圓,而蔬菜方面食茱萸、香椿、高麗菜乾等是鈣含量較高的蔬菜。
四、素食者:
大部分的素食者都不吃乳製品,所以減少了鈣質的來源,植物性食物可能含有植酸、草
酸,會阻止鈣質的吸收;但另一方面素食者沒有吃動物性蛋白質,會減少體內鈣質被排出的機會。所以,素食者是否會缺鈣,端看素食者的飲食是否能挑對食物,許
多植物性食品的鈣含量也很高。素食者可以選用含鈣豐富的蔬菜和黃豆類。
人體對鈣的吸收會受到食物本身成份以及腸道酸鹼度的影響。
一般而言,人體對食物中鈣質的吸收率約為30%,例如牛奶與豆漿鈣質的吸收率為30%。某些蔬菜含有大量的草酸或植酸,會阻礙鈣的吸收,例如菠菜鈣質的吸收率只有5%。如果蔬菜的草酸含量低,鈣質的吸收率會大大提升至50~60%。
充足的維生素D與蛋白質有助於鈣的吸收。維生素D多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如肝臟、蛋黃、魚肝油等。素食者必須每天要曬太陽約15分鐘,讓陽光活化身體的維生素D,以幫助吸收鈣質。
胃酸不足或使用抗酸劑也會抑制鈣的吸收。老年時吸收率有降低的現象。
動物性肉類食品含鈣量都不高,只有乳製品和某些魚貝含鈣特別豐富。
植物性食品中以豆類、堅果類、蔬菜類含鈣量較為豐富。已知菠菜含有大量草酸會抑制鈣的吸收,但是其他蔬菜,諸如花椰菜、十字花科蔬菜﹙高麗菜、油菜、芥藍菜等﹚等含草酸量低,鈣的吸收率甚至高於牛奶,是良好的鈣源。
鈣豐富的天然食物
|
||||
食物類
|
鈣含量(每100公克食物)
|
|||
50-100毫克
|
101-200 毫克
|
201-300毫克
|
>300 毫克
|
|
乳製品
|
鮮乳、優酪乳、保久乳
|
煉乳
|
奶粉、乳酪
|
|
魚貝類
|
鳳螺、蠑螺、雪螺、文蜆、白海參、干貝
|
旭蟹、牡蠣、魚肉鬆、文蛤、小卷、蝦、蝦仁
|
金錢魚、各種魚鬆
|
小魚干、蝦皮、蝦米
|
豆類
|
豆腐皮、味噌、素肉鬆、毛豆、素火腿、花豆、蠶豆、米豆
|
素雞、豆豉、紅豆、綠豆、黃豆、黑豆、臭豆腐、傳統豆腐
|
日式炸豆皮、五香豆干、干絲、豆棗、凍豆腐、小三角油豆腐
|
小方豆干
|
堅果類
|
松子、花生、
白芝麻、核桃粒 |
腰果、開心果
|
杏仁果
|
黑芝麻、芝麻糊、芝麻醬
|
蔬菜類
|
角菜、芥菜、蘿蔔乾、油菜花、甘薯葉、白鳳菜、青江菜、空心菜、高麗菜芽、美國空心菜、芹菜、野苦瓜、韭菜、甘藍、高麗菜
|
芫荽、黃秋葵、油菜、小白菜、川七、紅鳳菜、綠豆芽、紅莧菜、九層塔、莧菜、皇冠菜
|
山芹菜、梅乾菜、黑甜菜、高麗菜乾、芥藍
|
野莧、香椿、食茱萸
|
肉類
|
鈣含量均低
|
|||
蛋類
|
||||
水果類
|
||||
五穀類
|
提供約100毫克鈣質的食物用量表
種類
|
重量
|
目測份量
|
|
乳製品
|
一般全脂奶粉 | 約 11克 | 約一湯匙 |
乳酪 | 約 17克 | 3/4片乳酪 | |
一般鮮奶 (包括全脂、低脂) |
約 100克 | 約半杯 | |
優酪乳 | 約 160克 | 約3/4瓶 | |
奶精 | 含鈣很少 | 不能用來補充鈣質 | |
鮮奶油 | 含鈣很少 | 不能用來補充鈣質 | |
魚貝類
|
小魚干 | 約 4.5克 | 約 1 湯匙 |
蝦皮 | 約 7 克 | 約 2 湯匙 | |
蝦米 | 約 9 克 | 約1.5 湯匙 | |
魚脯 | 約 10 克 | 約 1 湯匙 | |
旗魚鬆 | 約 22 克 | 約 2 湯匙 | |
金錢魚 | 約 37 克 | 約半個手掌1.5公分厚 | |
鮭魚鬆 | 約 39 克 | 約 3 湯匙 | |
生蠔 | 約 67 克 | 約 2 個 | |
蚵干 | 約 95 克 | ||
蝦仁 | 約 96 克 | 約 40 隻 | |
豆類
|
小方豆干 | 約 14 克 | 約 1 湯匙 |
干絲 | 約 35 克 | 約 1/2 碗 | |
日式炸豆皮 | 約 35 克 | 約 1/2 片 | |
凍豆腐 | 約 40 克 | 約 4 塊立方塊 | |
三角油豆腐 | 約 46 克 | 約 2.5 塊 | |
黃豆(乾) | 約 46 克 | 約 3 湯匙 | |
黑豆 | 約 56 克 | 約 3 湯匙 | |
傳統豆腐 | 約 71 克 | 約 2/3 大塊 | |
紅豆(乾) | 約 87 克 | 約 4.5 湯匙 | |
素雞 | 約 96 克 | 約 1.5 條 | |
嫩豆腐/雞蛋豆腐 | 含鈣很少 | 不能用來補充鈣質 | |
堅果類
|
黑芝麻 | 約 7 克 | 約 2/3 湯匙 |
山粉圓 | 約 9 克 | 約 1 湯匙 | |
芝麻醬 | 約 13 克 | 約 2/3 湯匙 | |
芝麻糊 | 約 20 克 | 約 1 湯匙 | |
杏仁果 | 約 39 克 | 約 2.5 湯匙 | |
蓮子 | 約 60 克 | 約 1 碗 | |
花生粉 | 約 87 克 | 約 6 湯匙 | |
開心果 | 約 96 克 | 約 1/6 包 | |
蔬菜類
(未煮過) |
食茱萸 | 約 14 克 | 約 1/5 碟 |
香椿 | 約 19 克 | 約 1/5 碟 | |
高麗菜乾 | 約 39 克 | 約 1/3 碟 | |
梅乾菜 | 約 39 克 | 約 1/3 碟 | |
芥藍 | 約 42 克 | 約 1/2 碟 | |
黑甜菜 | 約 42 克 | 約 1/2 碟 | |
紅莧菜 | 約 52 克 | 約 1/2 碟 | |
九層塔 | 約 56 克 | 約 1/2 碟 | |
皇冠菜 | 約 60 克 | 約 2/3 碟 | |
莧菜 | 約 64 克 | 約 2/3 碟 | |
綠豆芽 | 約 68 克 | 約 2/3 碟 | |
紅鳳菜 | 約 70 克 | 約 2/3 碟 | |
小白菜 | 約 94 克 | 約 1 碟 | |
芫荽 | 約 100 克 | 約 1 碟 | |
油菜 | 約 100 克 | 約 1 碟 | |
黃秋葵 | 約 100 克 | 約 1 碟 | |
蛋類
肉類 水果類 五穀類 |
所含的鈣質都很低,不建議用來補充鈣質 |
根據衛生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六版(2003),男女兩性的鈣攝取量相同:
鈣的充足攝取量 ﹙毫克/日﹚
|
||||||
嬰 兒
|
兒 童
|
|||||
年齡
|
鈣
|
磷
|
年齡
|
鈣
|
磷
|
|
0 月~
|
200
|
150
|
1 歲~
|
500
|
400
|
|
3 月~
|
300
|
200
|
4歲~
|
600
|
500
|
|
6 月~
|
400
|
300
|
7歲~
|
800
|
600
|
|
9 月~
|
400
|
300
|
10歲~
|
1000
|
800
|
|
青 少 年
|
成 年 與 老 年
|
|||||
年齡
|
鈣
|
磷
|
年齡
|
鈣
|
磷
|
|
13歲~
|
1200
|
1000
|
19歲~
|
1000
|
800
|
|
16歲~
|
1200
|
1000
|
31歲~
|
1000
|
800
|
|
51歲~
|
1000
|
800
|
||||
71歲~
|
1000
|
800
|
||||
特 殊 狀 況
|
||||||
懷孕 +0
|
哺乳 +0
|
衛生署歷次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國人各年齡層男女的鈣攝取量都沒有達到建議的水準。青少年的攝取量尤其偏低,在骨骼成長的階段,沒有把握機會累積骨本,增加年輕與年老階段的骨折風險。
國人各年齡層之鈣攝取量 | ||||
年齡分層
﹙歲﹚ |
男 性
|
女 性
|
||
平均攝取量
﹙毫克/日﹚ |
佔建議量比例
(%) |
每日平均攝取量
﹙毫克/日﹚ |
佔建議量比例
(%) |
|
6-12
|
544
|
64
|
498
|
59
|
13-15
|
464
|
41
|
388
|
35
|
16-19
|
523
|
47
|
432
|
39
|
19-64
|
504
|
50
|
496
|
50
|
65+
|
622
|
62
|
628
|
63
|
國人獲取鈣的食物來源主要是乳品類、深绿與淺色蔬菜類、黃豆製品類。
國人獲取鈣之主要食物來源 | |||||
男 性
|
女 性
|
||||
食物種類
|
每日
攝取量 ﹙mg﹚ |
佔攝取
總量比例 (%) |
食物種類
|
每日
攝取量 ﹙mg﹚ |
佔攝取
總量比例 (%) |
深綠色蔬菜類
|
116.3
|
23.1
|
乳品類
|
122.4
|
24.7
|
乳品類
|
90.2
|
17.9
|
深綠色蔬菜類
|
117.4
|
23.7
|
黃豆類及其製品
|
66.4
|
13.2
|
黃豆類及其製品
|
51.3
|
10.3
|
淺綠色蔬菜類
|
33
|
6.5
|
淺綠色蔬菜類
|
30.6
|
6.2
|
海產植物類
|
17.5
|
3.5
|
海產植物類
|
22.5
|
4.5
|
魚類及內臟製品
|
17.1
|
3.4
|
新鮮水果
|
21.1
|
4.3
|
新鮮水果
|
16.1
|
3.2
|
魚類及內臟製品
|
16.2
|
3.3
|
總供應量
|
70.7
|
76.9
|
如果無法在日常飲食中攝取足量的鈣質,可以考慮服用鈣補充劑。選擇補充劑的時候應該
要閱讀成分和劑量,並遵循指示服用。鈣補充劑最好在飯後1-1.5小時後服用,避免食物的干擾可以促進吸收。鈣的消化吸收需要胃酸的協助,胃酸分泌不足者
不宜空腹服用,應該在餐後服用以利吸收。
各種鈣補充劑的鈣化合物不同,所含的鈣量差異很大,吸收率也不相同。常見的鈣補充劑
可分為胺基酸鈣化合物、有機酸鈣化合物、碳酸鈣、骨粉鈣、貝殼鈣、含鈣抗酸劑等。碳酸鈣的含鈣量最高,吸收率大約30%;貝殼鈣的主要成份也是碳酸鈣,珍
珠粉就屬於此類。胺基酸或有機酸鈣的鈣量約10-30%,吸收率略高,但是因為鈣含量較低,服用量需增多,價格也較高昂。骨粉鈣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鈣鹽,吸
收率較低。含鈣的抗酸劑主要是用來中和胃酸,過量反而不利吸收。
鈣補充劑的原料與鈣含量 | |||||
原料
|
主要成分
|
含鈣
比例 |
吸收率
|
注意事項
|
|
天然
鈣片 |
牡蠣鈣、珍珠粉
|
天然碳酸鈣
|
40%
|
30%
|
怕遭重金屬污染,或有病毒、細菌的殘存。選用時應注意品質
|
動物骨粉
|
天然磷酸鈣
|
40%
|
30%
|
||
合成鈣片
|
碳酸鈣
|
碳酸鈣
|
40%
|
30%
|
1.價錢便宜
2.最好有添加維生素D,以利吸收 3.有的人會便秘、腹脹 |
檸檬酸鈣
|
檸檬酸鈣
|
21%
|
30%
|
1.價錢較高
2.吸收不受胃酸影響,服用時間沒有限制 3.胃酸少的人,可以選擇此種鈣片 |
|
乳酸鈣
|
乳酸鈣
|
13%
|
29%
|
1.含鈣量少,需要服用很多片
|
|
發酵乳酸鈣
|
乳酸鈣
|
13%
|
43%
|
1.吸收率佳
2.不必添加維生素D |
長期鈣攝取過量會增加腎結石的危險,因此用量不宜過高。鈣的上限攝取量是飲食與補充劑量的總和,因此,鈣補充劑用量為2500毫克。
血鈣偏高主要是甲狀腺素分泌異常增多,或是癌瘤分泌初類甲狀腺素成分,導致骨質持續分解所致;症狀包括疲倦虛弱、喪失食慾、便秘、意識不清等,鈣可能堆積在組織中而造成傷害,最嚴重時導致昏迷與心臟停止。
根據衛生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六版(2003),鈣的上限攝取量是飲食與補充劑量的總和,男女兩性的數值如下:
鈣的上限攝取量 ﹙飲食與補充強化之總量,毫克/日﹚
|
||||||
嬰 兒
|
兒 童
|
|||||
年齡
|
鈣
|
年齡
|
鈣
|
|||
0 月~
|
資料不足
|
1 歲~
|
2500
|
|||
3 月~
|
4歲~
|
|||||
6 月~
|
7歲~
|
|||||
9 月~
|
10歲~
|
|||||
青 少 年
|
成 年 與 老 年
|
|||||
年齡
|
鈣
|
年齡
|
鈣
|
|||
13歲~
|
2500
|
19歲~
|
2500
|
|||
16歲~
|
2500
|
31歲~
|
2500
|
|||
|
51歲~
|
2500
|
||||
|
71歲~
|
2500
|
||||
特 殊 狀 況
|
||||||
懷孕 2500
|
哺乳 2500
|
無論年輕或年老,骨量少就容易骨折;反之,骨量充足,從小到老都可以降低骨折的風險。骨本如財富,從年輕開始累積骨量,當下及日後都有益處。研究已經證實,30歲的骨量可以預測一生的骨質疏鬆風險。
骨骼的成長包括外觀上加長和增粗,以及骨量增多,會受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及環境因素的影響。一個人的巔峰骨量由遺傳決定,達到巔峰骨量則必須有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
少年時期鈣攝取不足,成年後巔峰骨量大約減少5-10%,日後骨折率可能增加2-4倍。許多人誤以為年輕時沒有骨折的危險,其實不然。根據國內外的調查,青春期也是骨折的高峰期。
青春期間骨量增加快速,也最易受到干擾和傷害,臥床、不活動、不良生活習慣、飲食營
養不足、荷爾蒙失調等,都會造成骨量偏低。骨量偏低會增加疲勞性骨折的風險;這是過度使用而造成骨骼衰弱,長期反覆的動作使骨骼無法承受猛烈的壓力,發生
部份或完全斷裂。即使受力在正常範圍內,骨量少時受力彎折的程度較大,產生的傷害也較嚴重。年輕人若運動不當、抽煙、飲食營養不足,女性月經失調或延遲,
都是危險因素。
體重對骨密度的影響很大。45公斤以下,骨密度會隨著體重而明顯下降,許多部位的骨密度都較低。現代人努力避免肥胖,追求理想體重時切不可忽視了骨骼健康。女性尤其需要有正確的了解。
骨骼是有生命的活組織,具有供應養分的血管,調節機能的神經,以及負責新陳代謝的骨
細胞。建構骨骼的材料主要是蛋白質與鈣、磷等礦物質,骨骼的建造由細胞來執行。為了提供充足的材料,並且維持活躍的細胞機能,鈣磷之外,還要備齊多種營養
素,包括:能量,蛋白質,維生素C、D、K等,礦物質鉀、鎂、鋅、銅、錳等。這些營養素的生理功能以及來源列於下表。
骨骼所需的營養素、生理功能和食物來源 | ||
營養素
|
來 源
|
功 能
|
維生素C
|
水果、蔬菜 | 合成正常的膠原蛋白以供建構結締組織 |
維生素D
|
日曬促進體內合成, 魚蝦貝類、強化食品 |
提高小腸對鈣的吸收率,保護腸道黏膜 |
維生素K
|
蔬菜、豆類、蛋、奶、肝臟 | 協助麩胺酸羧化,合成正常的骨鈣素及其他協助骨骼鈣化的Gla-蛋白質 |
鈣
|
奶類、堅果、蔬菜 | 建構骨骼、調節細胞機能 |
磷
|
肉類、豆類、奶類、加工食品 | 建構骨骼、能量與中間代謝、調節細胞機能 |
鉀
|
蔬菜、水果、豆類、魚貝類 | 維持體液酸鹼平衡,避免骨質分解或流失 |
鎂
|
豆類、堅果種子類、蔬菜 | 幫助骨礦質結晶的形成 |
銅
|
肉類 | 維護離胺酸氧化酵素活性,建構膠原蛋白分子間的立體連結,缺乏時骨骼強度減弱 |
鋅
|
肉類、魚貝類 | 造骨細胞中有含鋅指之轉錄因子,可調節骨骼的新陳代謝 |
錳
|
肉類 | 輔助酵素作用,調節骨骼基質結締組織之新陳代謝 |
高鈣+均衡=保健倍加。人類累積千年的飲食經驗
和智慧,加上近百年的營養科學研究,已經證實保健飲食不能只強調單一營養素,也不可偏重單一類食物,因為多種食物的複方效應通常大於單項的成分或食材。因
此,世界各國的飲食指南無不強調新均衡原則:多用全榖類、豆類、蔬菜與水果,補充奶類,肉類不過量,油脂多節制,吃多少動多少。這樣的飲食不僅維護骨骼健
康,還可以幫助預防高血壓、控制體重、改善代謝症候群、預防糖尿病與一些部位的癌症等,可說是最佳績效的健康投資。
奶類是最方便的鈣質來源,每天兩杯鮮奶、優酪乳或優格,可以提供500-600毫克
鈣。奶類不僅提供鈣,還有鉀、鎂、鋅、維生素B2、維生素A、菸鹼素與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素。日常飲食中涵蓋奶類可以提高整體的營養品質。美國的營養調查指
出,兒童與青少年階段攝取奶類少者,成年後的骨量較少,骨折風險增加兩倍。
蔬菜水果類含有冬種保護骨骼的營養素。不少研究指出,孩童、停經前或停經後婦女、男
性與女性老人等,蔬果攝取量多者,骨量較多。許多蔬菜含鈣相當豐富,而且吸收率與碳酸鈣或乳鈣相當。蔬菜與水果含有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代謝可產生鹼
性離子,還有豐富的鉀與鎂,兩者配合可避免產酸過量,促進體內酸鹼平衡,從而減少尿鈣的流失,保護骨骼免於分解,並可加速骨骼的新陳代謝,促進造骨作用。
蔬菜也是維生素K的主要來源,深綠色葉菜的含量最高,每100公克約有300-600微克;其次是淺色葉菜、花菜等,每100公克約有100-200微克。每天至少一份深綠色蔬菜就可以達到建議量的水準。
黃豆與各種豆製品含鈣豐富,同時也有鉀、鎂、維生素與微量礦物質,以及大豆異黃酮,都有保護骨骼的作用。大豆異黃酮的化學結構與雌激素相似,在體內的功能
也相似,被稱為「植物雌激素」。臨近停經年齡的婦女,體內雌激素濃度逐漸減少,少量的大豆異黃酮可以促進骨質合成,抑制脂肪組織增生,具有保健的效應。研
究特別指出,對骨骼的保護效應,大豆異黃酮以低劑量比較有效,並不需要大量的補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