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學佛不是靠打卡 | 楊大偉 | 東周刊 7月1日

誦了十年經,未曾布施人。燒了十年香,未消嗔恨心。
放了十年生,未戒腥與葷。磕了十年頭,未感一人恩。
 

學佛和所有事情一樣,沒有實踐便類於空談,沒有理解便變為盲從。

-----------------------------------------------------
學佛不是靠打卡 | 楊大偉 | 東周刊 7月1日


很多人知道筆者是佛教徒時,都幾乎循例地問,到底筆者去哪個道場誦經,去哪個佛堂學佛。抱歉的是,筆者幾乎每次都無法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案,因為一方面筆者有參與多個道場的活動,另一方面,其實學佛本身並不限於佛堂之內,而應該是處處都是道場。
一部分人對佛學的誤解,是把學佛看成返工「打卡」,入寺廟便行戒定慧,出寺廟便回复貪嗔癡。有些人很在意給某某大師加持,很期望做完某場法事(打卡)後會 得到甚麼功德,但實情是學佛的原意根本不是這些。佛這位大智者要我們學的,是如何用心去修心,悟出人生真理,從而走出一條屬於自己,既有智慧亦是持久快樂 的人生路。

給大家講一件真人真事,話說一天某女士到了寺廟參拜,中途有人需要幫忙,她沒在意把手袋帶在身邊,回來時發現手機和銀包不見了。暴跳如雷的她說想不到明明 在佛堂,居然也有貪心無恥之徒,不怕犯戒和造業,做出有違因果的事。她說以後不會再來佛堂,因為她對這班學佛人感到「非常失望」。

這位女士講了大堆佛理,卻就是忘了佛陀教我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覺性」。明明是自己不小心,卻將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之後還要犯口業去一竹篙打一船人。正 所謂「同枱食飯各自修行」,其他進佛堂的人是博士生、高材生、低班生還是留班生是各人的事,沒有人說過在佛堂出現的就是聖人。自己的任務,是調伏困擾我們 內心的各種貪嗔癡。

筆者曾看過以下十句金句,對於不少人而言,可能是當頭棒喝,值得和大家分享:
誦了十年經,未曾布施人。念了十年咒,未踐半句行。
燒了十年香,未消嗔恨心。拜了十年佛,未拜父母親。
放了十年生,未戒腥與葷。磕了十年頭,未感一人恩。
拜了十年山,未訪一次貧。修了十年行,未修一日心。
合了十年掌,未和一個群。再修億萬年,還是愚痴人。


學佛和所有事情一樣,沒有實踐便類於空談,沒有理解便變為盲從。假如用功夫做個比喻,佛經就是人生智慧的武林秘笈,但擁有這本秘笈不代表你就是武林高手。有了秘笈後,更重要是勤操練,勤應用,慢慢將秘笈變成自己的一部分,繼而隨著對手和環境的改變,靈活地去接招和發揮。

佛家主張解行並進,一方面以智導行,另一方面以行證智。當我們懂得應用佛學的智慧於生活時,會逐漸感受到心態的改變,屆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慢慢自會享受這份自在和清涼。

去道場吸收佛學和認識善知識固然是需要而且值得鼓勵,只是別忘了重點,就是學佛不是靠「打卡」而是著重實修。只有多行布施,減少犯戒,我們才會進步,否則即使再修億萬年,恐怕還只是一名「愚痴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