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合乎因果的追求


一般人常以為,佛法要我們什麼都不求,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佛法雖然教我們不要「貪求」,但卻教我們要「求願」,如此一來,個人不會失去奮鬥的目標,社會也才有繼續進步的動力。


「求願」就是許願、發願,願自己朝著某個方向走,或是完成某件事。例如,佛教的「四弘誓願」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無論是要度無邊的眾生、斷無盡的煩惱,或是要學無量的法門,都是一種為眾生無止盡學習的願心和願力。因此,求願是活到老、學到老,一輩子持續不斷地學習,並且要求自己種福、培福、多付出,也讓自己更進步。

而「貪求」則是無止盡的欲求,無論看見別人擁有什麼,自己都想擁有。例如,看見別人有一棟房子,就興起想要擁有一棟房子的念頭;如果別人擁有一輛進口車,則又轉念想要擁有一輛進口車。無論該不該要、能不能要、需不需要,凡是自己想要的,就要得到手。所以,貪求並沒有什麼道理,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求,是不切實際的

有些人利欲熏心,為了貪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走旁門左道,結果往往因而倒大楣。例如,金光黨就是專門利用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弱點,引誘人上當,來達成詐財的目的。此外,有些人雖不向人求,卻轉而向鬼神、佛菩薩求。例如到廟裡許願,等自己真的發財了,再回到廟裡還願,為神明「安金身」。不過,這種短暫利益的交換,只是一種賄賂神明的手段罷了。


就像在人世間有行賄、受賄的人,在鬼神界也有受賄的鬼神,但是,佛菩薩或是正派的神明是絕對不會受賄的。會受賄的鬼神就像人世間的貪官、污吏一樣,雖然能暫時滿足你的需求,好像真的有點效果,但一時的利益總是像肥皂泡一樣虛幻,很快就消失了,換來的卻是無法自主的未來。即使是「點石成金」的法術,事實上也只是一種障眼法,如果被點的東西本來就是一塊石頭,將來還會是一塊石頭。而神明或佛菩薩真的應許了你的願望,也只是暫時預支自己的福報,以後還是要償還的。

因此,非分的貪求一定會帶來痛苦。即使求到了,也像是舉債借來的,借的愈多,將來要還的就愈多,現在的快樂就是將來的苦果。所以,如果不好好地努力培福、奉獻,罪過是很大的,將來要承受的因果責任難以想像,也許來世做牛做馬都還不起。

其實,人如果想求福報就要先努力培福,如果不培福,而光是享福,就等於是欠債,就像向他人借款一樣。所以,一個人該擁有多少就擁有多少,沒有人能夠平白無故地賺到錢、得到富貴。如果真能不勞而獲,將來可能還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站在佛法的立場,一般人求學、求職、求富貴都是應該的,但我們的追求應該要合理,而且要付出自己的努力作為代價。其次,要明白權利、義務和責任的關係是並行的,我們如果要求福,就要先培福;要享受權利,就要先盡義務,這就是因果。只有合乎因果道理的追求,才是最好、最可靠的,否則就是貪求,即使勉強得到了,禍患也會跟著來。

所以,我們要用「求願」的方法,為達成目標而努力奉獻,切勿用「貪求」、迷信的方法,否則會得不償失。

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每天堅持做50次「小燕飛」一輩子不得椎間盤病!老人小孩都需要,快學!

每天堅持做50次「小燕飛」一輩子不得椎間盤病!老人小孩都需要,快學!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263067

一個小動作,一生腰椎間盤不突出

  每天練練「小燕飛」,一生不得腰椎間盤突出
  小燕飛」,就是模擬燕子飛行姿勢,可以充分鍛鍊腰背部的肌肉和韌帶,保護椎間盤使之不突出。

  劉先生說腰部疼痛5月餘,症狀越來越重,這次他下定決心:一定查出病因,聽大夫的話,讓吃啥藥就吃啥藥。X片和核磁共振檢查的結果出來了,醫師告訴劉先生,他患的是椎間盤膨出。「那我吃點啥藥好?」劉先生問。說:「回去堅持做『小燕飛』,比吃藥管用。」
  

  一個朋友曾因腰痛看病,從片子上看,兩個腰椎間盤,一個膨出,一個突出。經醫生建議,他堅持做「小燕飛」。2個月自己感覺大好,3個月腰痛的症狀消失,又過了9個月,再拍片子,發現原來的突出和膨出的椎間盤迴到了原位,症狀沒了,影像學檢查也正常了。

  對於腰椎頸椎的調理, 「小燕飛」比吃藥效果好
  脊椎的節與節之間的「軟墊」叫椎間盤,它柔軟有彈性,在人體活動時起緩衝外力的作用。椎間盤的周圍是肌肉和韌帶,它們像軟盾牌一樣,保護著椎間 盤。時間久了,椎間盤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在外力作用下變得越來越脆弱,正所謂唇亡齒寒,椎間盤就會老化、破裂。我們可以把此時的腰椎間盤想像成軟糖,當它受 到擠壓時,就會鼓起來,醫生管它叫椎間盤膨出。

  椎間盤膨出是椎間盤病中較輕的一種,即使這樣,試圖通過吃藥,就能讓膨出的椎間盤迴到原位也是妄想。最好的辦法是鍛鍊椎間盤周圍的肌肉和韌帶, 從而讓椎間盤逐漸回覆原位。遺憾的是,人們常做的跑步、舉重、騎車等健身運動,只能使四肢強壯,而腰背、頸部的肌肉和韌帶很難得到鍛鍊。而「小燕飛」,既 可鍛鍊腰背,又可鍛鍊頸部,可謂一舉多得。

  「小燕飛」 有站姿和俯臥式兩種
  小燕飛」作為鍛鍊頸椎和腰椎的重要方法,勝於吃藥。「小燕飛」動作分兩種,一種是站立姿勢下的「小燕飛」,一種是俯臥在床上做的「小燕飛」。

  1、站姿小燕飛
  站立姿勢,肩向後平移,雙臂輕輕向後,雙手掌平伸,掌心相對或向後,模擬燕子俯衝時收起翅膀的動作。以腰底部為中心輕輕向前,從側面看略有點「挺肚子」的感覺。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50下。
  

  2、俯臥式小燕飛
  在硬床上,取俯臥位,臉部朝下,雙臂以肩關節為支撐點,輕輕抬起,手臂向上的同時輕輕抬頭,雙肩向後向上收起(肩胛骨收縮)。與此同時,雙腳輕 輕抬起,腰底部肌肉收縮,儘量讓肋骨和腹部支撐身體,持續3~5秒,然後放鬆肌肉,四肢和頭部回歸原位休息3~5秒再做。每天可做30~50下。剛開始 時,可先做10~20下,逐漸增加。
  

就每天堅持做「小燕飛」30下,一輩子不會得椎間盤病
  「小燕飛」效果好,貴在堅持。北京的一名老中醫,他的祖上是在宮廷治病的太醫,他曾經說過,在沒有椎間盤病時,就每天堅持做「小燕飛」30下,一輩子不會得椎間盤病;如果得了輕微的椎間盤病,堅持做「小燕飛」,症狀也會消失。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什麼都不求

 
在人的一生之中,所要追求的東西太多了:沒有錢的時候求財,沒有名的時候求名,沒有地位的時候求地位,沒有孩子的人求子嗣;還沒有結婚的人,就希望求得美嬌娘或如意郎君。此外,世界上還有很多宗教、神明,專門標榜「有求必應」,當有人覺得內心不平安,就會抽籤問卜、祈願平安,這也是一種祈求。如此看來,一無所求的人其實很少。


在這些祈求之中,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有些人求人、求神,當然也有求佛菩薩的,但都不一定想求就可以求得到。如果是合理的追求當然不為過,例如健康、長壽、平安、學問、功名等,都是人人想要的,並沒有什麼不好,如果能夠如願以償,當然很歡喜。但是,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事事都如你所願,有些過分的奢求根本不可能實現,只會帶來痛苦。例如,有些年紀很大的人生了重病,或是已經患了不治之症,還祈求神明保佑自己不會死,這種虛妄的執著與期待,就是痛苦的根源。所以,很多人都飽受求而不得的痛苦,也就是佛法所說的「八苦」之一:求不得苦。

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人要什麼、有什麼,好像能夠呼風喚雨、操控自己的命運。其實,這是因為有時勢、環境的配合,才能剛好讓他得心應手、樣樣都如他的意。但一個人不可能永遠都這麼好運,好運氣不一定總是跟著他,一旦倒楣的時候,也會樣樣都落空,一樣非常痛苦。

所以,想要化解「求不得」所帶來的痛苦,首先還是要分清楚什麼是合理的需求。「求」有時是一種需要,有時則是一種欲望,而欲望並不等於需要。例如,有些人在台灣已經擁有一棟房子,卻仍希望在香港、美國、大陸再各擁有一棟,這就不是「需要」,而是「欲望」了。像這樣過分的欲望,就算短期之內能夠滿足,卻不可能長久維持。當所求落空時,不免帶來失望與痛苦。

可是,即使是合理的需要,有時也不一定能夠如願以償,因為,「求」還能分成「為己求」與「為人求」兩個層次。如果是自私自利的「為己求」,求到之後雖然很快樂,但難免擔心總有一天會失去,而老是處在缺乏安全感的痛苦中。如果是「為人求」,因為是抱持著「得到固然很好,得不到也無所謂」的心態,比較不容易感受到所求不得的痛苦。

就以我個人為例,我從來沒有想過這一生必須追求什麼目標,但是我有一個大方向,如果能夠順利走完全程當然最好,萬一達不到也沒有關係。因為那是因緣不成熟的關係,與我個人的得失無關,但如果是為個人追求而得不到,可能就會很痛苦。

所以,「為己求」是痛苦的,「為人求」雖然比「為己求」略勝一籌,但最好還是什麼都不求。如果能夠什麼都不求,只是不斷地努力耕耘、成長、奉獻,無論自己有多少力量都盡力爭取,得到了以後再奉獻給別人。在這個過程中所得到的快樂,是別人無法奪走的,這也才是真正的快樂。

放下不代表放棄 | 楊大偉 | 東周刊

得 失成敗往往是許多因素的因緣和合,成功不一定代表我們就是天才,失敗也不一定代表我們就是一文不值,因此關鍵不是有沒有跌倒過,而是跌倒後我們如何從新站 起來。任何一段人生經歷都有它出現的理由,若真的未如人意,學習以放下的態度面對,但放下不代表放棄,這世界聚有時,散有時,有緣生,亦自有緣滅,但緣滅 怎不會也是下一個緣生的契機?
------------------------------------------------
 

放下不代表放棄 | 楊大偉 | 東周刊

早陣子連續收到兩個讓筆者感慨的消息,分別是灣仔的一念佛教書店和上環的XIN(心)佛教藝術廊要結束營業。兩家店的店主都是筆者的好友,亦是有心為社會 帶來正念的人,他們都是默默透過其平台去感動人、啟發人,為世界帶來改變。單是這份勇氣和奉獻,已足夠無數人去學習和感恩,因此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心 裡難免覺得不舒服。

一念書店之前會定期舉辦茶禪、演奏會、分享會等,筆者也因曾在那裡品茶而認識不少佛友。書店的特色是讓大家把二手佛教書籍在那裡寄賣,讓正法可以流轉。 XIN藝術廊則主要賣藏傳佛教的唐卡和佛具,店位於近年至潮的太平山街,面積雖然不大,卻禪得簡約而有品位。他們同樣有定期舉辦分享活動,教大家如何欣賞 唐卡和各種佛教藝術。

但正所謂聚有時,散有時,有緣生,自有緣滅,兩店剛巧都在四月份結束營業。當大家看到在facebook宣布的消息時,都難免感到失落和難過,紛紛留言希 望可以有緣再聚。反而店主本人沒有表現得太難過或激動,像一念的店主便留言:「一的結束,會是另一的開始。」而XIN則以這樣和大家道別:「無常的事時常 發生,但因為無常,所以充滿希望。現在最希望的,是那班每天放學後要到櫥窗拜拜佛菩薩像的小學生們不要失望,但他們都帶了粒種子回家,希望能夠早日茁壯成 長。」兩者不謀而合地展現了佛學的智慧,就是懂得轉化負能量,沒有呼天搶地,沒有歸咎任何人,而是用正思維、正能量,去行出什麼叫放下。

世界上不是每件事情都由我們掌握,得失成敗往往是許多因素的因緣和合,成功不一定代表我們就是天才,失敗也不一定代表我們就是一文不值。就以開店為例,從 選址、貨品、人手、設計、推廣,一環扣一環,整體做得出色才有機會登上擂台,然後再要計算外圍的經濟環境、政策環境、左鄰右里的協同效應、市場競爭等等, 隨便一項條件不合,事情都會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上得擂台,便必然有贏有輸,世上沒幾多個會是常勝將軍,因此關鍵不是有沒有跌倒過,而是跌倒後我們如何從新站起來。出現令人氣餒或心煩的事是平常事,重點 是如何保持平常心,即使跌倒後也不忘初心。而面對無常,一般人總會看成是失落和悲慘的事,但正如兩位店主所表現,無常也可以充滿希望,結束也可以代表開 始,一切以正面的智慧去面對,

英文有句諺語:”Never regret. If it is good, it is wonderful. If it is bad, it is experience.” 任何一段人生經歷都有它出現的理由,若真的未如人意,學習以放下的態度面對,但放下不代表放棄,一個段落的結束,往往成為下一個新段落的種子。明白有緣生 便有緣滅之餘,緣滅怎不會也是下一個緣生?

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化自私的欲望為奉獻的願望

 
佛教的觀念認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惱之外,還有一種苦叫做「求不得苦」,也就是欲求無法滿足時所產生的痛苦。

人類都有追求溫飽、安全、自尊、自由的本能,而這種本能來自於人性的需要,當這些需要受到嚴重挫折時,人們往往會有求死的傾向。有些人會因為所求不得而尋死,通常這種人無論追求任何東西,都非常熱切、渴望,所以拚了老命去爭取,當所求不得、欲求滿足不了時,就連生命都不要了。例如,有些人殉情、為情自殺,也有些人因為考不上第一志願、進不了某一所大學而覺得萬念俱灰、顏面盡失,就此了結自己的生命。


不過,像這樣為了求不到愛情、名利或地位而自殺的人,畢竟還是少數極端的例子,一般人還不至於如此。可是,如果自己的欲望不能滿足,或是得不到自己想追求的東西時,大部分的人還是會受到非常大的衝擊和挫折,甚至一輩子都受到影響,而變得非常消極,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這輩子已與成功絕緣。因此無論在任何場合,都無法與人競爭,再也提不起繼續奮鬥的信心。由此看來,求而不得是非常難以忍受的事。如果自己得不到,而他人(尤其是自己的競爭者、仇敵)卻得到了,那就更難堪、更難以忍受了。

為了化解求而不得所帶來的痛苦,佛教教導我們要少欲知足、清心寡欲,才不會受到本能及欲望的干擾,而走上毀滅之路。所謂「少欲」,就是指對基本生活所需之外的東西,不做非分之想。 如果基本的生活所需已經齊備了,就滿足於現狀,不再做過分的貪求,就是「知足」。

例如,我們本來只要有一棟房子就夠住了,但是有些人為了炫耀財富,就買了好幾棟房子來表現自己非常有錢。而保暖的衣服,只要有兩三套以備換洗就夠穿了,但是有些人卻擁有幾十套,甚至一整個衣帽間,從上到下都塞滿了衣服,這都是因為不懂得知足。

像這樣為了滿足一己私欲的貪求,而過分追求個人的享受,就叫做「欲望」。欲望是自私的,會為我們帶來煩惱,甚至帶來殺身之禍。可是,如果是為了眾人的利益而努力、為了眾人的福利而奉獻,就不叫做「欲」,而稱為「願」。願心是為眾人而發的,是清淨的,不會帶來煩惱的。例如,發願透過自己的努力奉獻,使眾人得到快樂、幸福和便利,就是清淨的願心。

因此,少欲知足並不是什麼事都不做、不努力、不爭取,也不是失去任何希望。否則,便會誤以為行菩薩道和成佛也是一種欲望,於是就不行菩薩道、也不想成佛了。這種觀念並不合乎佛法的精神,行菩薩道與成佛並不是「欲」,而是「願」,而且是許下了很大的悲願。


所謂「知足者常樂,少欲者離苦」,我們不但自己要做到少欲知足,以避免「求不得」所帶來的痛苦,還要進一步為眾人設想,把自己的努力奉獻給眾人、為眾人服務,使眾人都能夠遠離痛苦,得到真正的快樂。

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喝蘋果汁排膽結石,有影嘸?

喝蘋果汁排膽結石,有影嘸?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2023&page=1

  •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143期
  • 2010.10.01
  • 作者 : 李佳欣
  • 圖片來源 : 陳怡安
膽結石引起膽囊發炎,醫生建議割除。坊間盛傳的偏方,可否幫你躲避開刀?
45歲的王太太最近常覺得消化不良,只要吃得飽一點,上腹部就會開始微微地脹痛。某天半夜裡王太太突然感到上腹脹痛的很厲害,持續了 一個小時還沒有消失,掛了急診後,醫生發現她膽內有顆結石卡在膽囊出口,引發急性膽囊炎。他說,「如果下次再痛,最好就把膽囊割掉。」王太太嚇一跳,難道 膽可以隨隨便便割掉嗎?
親友們紛紛表示不該割除器官,介紹她「食療」,只要每天喝1000cc純正蘋果汁、檸檬汁,七天後空腹吃瀉鹽與大量喝橄欖油,就可以把膽囊內的石頭溶解排出。朋友還說他喝到第5天,上廁所就排出許多細小顆
粒。

王太太半信半疑,不過要把多達500cc的橄欖油喝下去,再加瀉鹽,她想了就覺得噁心。

有「石」不一定要治療
膽結石是由膽汁中的膽固醇或膽色素濃縮沉澱後形成的結晶,顆粒細碎的稱為「膽沙」,大至一個完整的顆粒有如酸梅核,稱為「膽結石」。

結石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排出,而且連藥物都不容易對石頭怎麼樣。

國泰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黃奕文說,藥物主要是針對膽固醇成分較高的單一小結石,長期治療效果約只有5成。國人的結石較多色素結石,膽固醇成份較低,所以治療效果不理想,停藥之後也可能會再出現新的結石。

發現有膽結石後,大部分的情況不需要為了預防「後患」而先把膽囊拿掉。「其實有膽結石的人,不少人是沒有什麼症狀,或者只是偶爾有類似胃痛的感覺,」黃奕文說。

但當有症狀頻繁發生時,就要小心對待了。

若膽內結石卡在膽囊出口後,又沒有立刻回到膽囊,卡住的時間一久,膽汁無法排出,膽囊就會腫脹,引起急性膽囊炎。上腹部或右上腹可能會持續疼痛超過六個小時,有些患者還會輕微發燒、噁心嘔吐、或者右背部、右肩岬骨疼痛,這時就應該即時開刀割除膽囊。
 
急性膽囊炎發作後,醫生會建議開刀割除膽囊,主要是考慮到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可能會有併發症。因為反覆膽囊炎,代表膽內的結石是「不聽話」的石頭。「膽囊有 結石,表示膽囊收縮功能不理想,就算已成功溶解石頭,新的結石也可能會再產生,」黃奕文說,即使有時候結石只是短暫阻塞膽囊出口後就自動排出或掉回膽囊 內,日後造成劇烈疼痛的機會還是很高。
尤其,還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一樣要把膽囊拿掉,並且手術可能更麻煩。

像急性膽囊炎發作時,可能因腫脹太久造成膽囊破裂,這時就要用傷口較大的傳統手術,無法使用新的腹腔鏡微創手術。新手術只會在腹部留下3個零點幾公分的小疤,連血都沒什麼流。

若是膽內結石掉至膽道造成阻塞,則很容易感染細菌,使膽囊化膿,甚至引發敗血症。嚴重時必須先引出膿液,等過幾天感染控制住,再切除膽囊。

蘋果汁排石法,效果難確定
喝蘋果汁、橄欖油化石頭,到底有沒有效果?醫界大多持保守的看法,主要是因為沒有進行過實證的研究,無法肯定療效,馬偕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朱正心表示。

至於勇於嘗試「食療」的人,黃奕文認為,只有使用科學儀器如腹部超音波,才能確認是不是真有排出。黃奕文說,很少有藥物或食物能夠直接讓大顆的結石排出細小的膽囊口,食療者看到排便時出現的顆粒,可能是因為喝下的食物配方造成的結晶物。

即使真的有效,醫界也擔心未經檢查或建議就自行食療排石的風險,如果結石卡在總膽管口,還可能造成膽道炎、胰臟炎、或甚至結石掉至腸道引發膽石性腸阻塞。

35歲的陳先生幾次急性膽囊炎發作,醫生建議他割除膽囊,但他認為「大丈夫不可沒膽」,決定咬緊牙根忍痛與結石對抗。可是到了第三年,腹部疼痛的程度愈來愈頻繁,常常半夜痛到醒來送急診。受不了這種麻煩,他最後還是投降去開刀,白白忍了三年的痛。
 
值得注意的是,忍耐的結果也不一定就能保全膽囊。因為膽囊常發炎,膽囊壁反覆受到石頭的摩擦,膽囊容易受傷、萎縮,最後變成慢性膽囊炎,膽囊的功能其實也喪失了。
變成無膽之徒沒什麼不好
膽囊割除後,對身體的影響最主要是對油脂的消化會較差,「但影響也不嚴重,」黃奕文說。膽囊的功能主要是儲存肝臟分泌的膽汁,當吃到含油脂的食物時,膽囊就會收縮排出膽汁,適時地消化這些食物。

若沒有膽囊儲存膽汁,一下吃太多油脂類食物時,膽汁無法適時供應,就會造成消化不良或腹瀉。較嚴重的人,醫師會開一些止瀉的藥物或消化酵素以減輕症狀。

但不能期待因此獲得自動排油的「瘦身力」,朱正心說,身體會自我調整,肝臟會逐漸調節分泌膽汁的速度,腹瀉的情況多半只在手術後幾個月發生,只有少數病人會持續較久。

其實國內每年約有數萬人被診斷出有膽結石,但因為多數人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多是在做了健康檢查後才發現。

有些人則是有上腹疼痛的症狀,卻誤認為腸胃的毛病。黃奕文說,因為內臟的痛不容易區分明確的位置,膽與胃、十二指腸、胸腔接近,所以就會感覺像是胃痛或胸悶。要是年紀大的老人,更不一定能清楚描述痛的感覺在哪。

有些病人膽囊發炎了腹部疼痛無法忍受,送到急診,醫生也得花一段時間來排除像是胃炎、盲腸炎等可能原因,最後才發現問題出在膽囊。也有病人是因為感到胸悶痛,而被送到心臟科。

朱正心建議,平時有腹部脹痛的人要注意自己症狀的特徵,送到急診時盡可能給醫生多一點資訊,有助於早點找出問題的原因。

吃太油才會得膽結石?
不少人以為膽內會結石是飲食太油膩而導致,其實是不正確的觀念。膽汁會結石是因為膽汁內含有膽固醇跟膽色素,當其中一種成份過分飽和的時候,就會逐漸變成結晶。
 
但是否會結石,主要還是跟個人天生體質有關,目前研究發現三酸甘油酯過高的人比較容易得膽結石,所以醫生會建議有膽結石的人飲食清淡。
真正容易影響膽結石的,反而是長期節食或三餐(尤其早餐)不定時的人。膽汁沒有適時地排出,一直停留在膽囊內,就容易因太濃稠而結晶。

其他較易得到結石的原因也包括遺傳、女性荷爾蒙較高等因素,懷孕過、且40歲以上的肥胖女性也屬於膽結石的高危險群。也有研究發現,不愛運動的人,較容易有膽結石。

因此,提醒大家把握飲食少油、高纖與定時、定量的原則,努力改善高血脂與肥胖,並且多多運動。

膽囊有瘜肉,會不會變成腫瘤?
不少人在健康檢查後才知道自己膽囊上長了瘜肉。朱正心說,膽囊瘜肉其實很普遍,盛行率約達10%,年紀愈大也愈容易長。

一般膽囊瘜肉不大的時候多是良性的,很少會轉變成腫瘤,除非瘜肉大於1公分,醫生考量有病變的可能,才會建議動手術切除。有些人長了不止一顆瘜肉,但若都小於1公分的話,其實也不需要太擔心。

朱正心說,發現有瘜肉後,只要維持飲食正常,少吃油膩的食物,多運動,就可以了。不過,前一、兩年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如果瘜肉都沒有持續變大的話,以後每年健檢時再檢查就可以了。
 

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聖嚴法師 -- 萬事如意

聖嚴法師 -- 萬事如意

對感情的問題,宜用理智來處理;對家族的問題,宜用倫理來處理;即使發生了不得了的大事,也應用時間來化解、淡化;如果真是無法避免的倒楣事,那只有面對 它、接受它;能夠面對它、接受它,就等於是在處理它,既然已經處理了,也就不必再為它擔心,應該放下它了,不要老是想著:「我怎麼辦?」而是睡覺時照樣睡 覺,吃飯時照樣吃飯,該怎麼生活就怎樣生活。
 

如果用情緒來處理感情的事,用理論來處理家族的事,如同以剛克剛,以火救火,事情會越弄越糟。尤其在處理人際問題之時,必須要有慈悲心,多為對方設想,否則不但會得罪對方,連自己都可能無路可走。

處理事物問題之時,要有智慧,將問題客觀化;問題客觀化了之後,便能看清如何處理才是最好的。如果魚與熊掌只能選其一,應先把輕重緩急弄清楚了,應捨即捨,能取即取。
佛法告訴我們:諸法虛幻,無自性故;捨除我執,無常故空。禪法即是佛法,以禪修的方法觀照,便能超越自我的執著,超越「空」「有」的對立,也才能覺察到,天下本來沒有什麼事可讓你憂慮的;能知天下本來無事,便是萬事如意!

2015年4月24日 星期五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在不斷的錯誤中學習

 
我們常說,「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可見修行必須要有修正的對象。因此,每一個人無論在待人處世、行住坐臥,或是起心動念之間,時時刻刻都需要反省、檢討,才能對自己的行為加以改正,否則就是盲修瞎練、浪費光陰。曾子也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勸勉自己每天都要自我反省,由此可見,正確的反省有多麼重要。

反省首重「慚愧心」:不應該做錯卻做錯了、應該可以做得更好卻沒有做好,這些都要感到慚愧。我們常聽人說:「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就不錯」,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因為無論我們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得盡善盡美,也不可能永遠不做錯事、不動壞念頭。所以,不需要害怕做錯事、動壞念頭,怕的只是做錯了事、動了壞念頭,自己卻渾然不覺。而我們唯有藉著不斷地反省、檢查,才能看清自己是否做錯了事、說錯了話、動錯了念頭。

禪宗的祖師大德也告訴我們,當我們用修行方法來檢查自己的心時,就可以發現在每個起心動念之間,處處都是錯的,真正想對、做對的事情其實很少。因為錯誤和正確其實只是大小、程度的深淺之分而已,世上並沒有絕對正確的事。因此,身為一個佛教徒,不僅要反省自己的言語、身體的行為,即便是起心動念之間,也要清清楚楚地覺察。例如,自己的想法或行為會不會傷害人?如果想要幫助人,也要問一問幫助得夠不夠、是不是恰到好處?這些都是應該隨時隨地自我反省、警惕的。有了自知之明,知道問題所在之後,才能加以改善,這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人,無論是大人物或小人物,說話都不算數,也不負責任,不知道自己究竟講過什麼話,即使講過了,也賴皮說自己沒有講。他們有可能還記得自己說錯話了,也可能真的忘記了。這些都是因為缺乏反省的工夫,所以幾年前、幾天前,甚至剛剛才講過的話,都不記得了。

有時候我自己說錯了話,也有可能記不清楚,當別人指正我時,我都會說:「很抱歉,我真的說錯了。」因為每個人都會有盲點,所以需要別人來協助我們反省。如果別人指出自己的缺失,自己卻不認帳,反而指責對方胡言亂語,認為自己一定是對的,這個人就無可救藥了

但是,如果你真是對的,卻遭到他人的糾正,也沒有關係。因為無論對方說對或說錯,當別人指正你時,總是存著一片好心,所以都要對他說一聲「謝謝」,即使對方不懷好意,也一樣要感謝他。因為他願意當面告訴你,而不是躲在背後批評你,就算別人在背後批評你,也要想到,至少對方是關心自己才會這麼做。

所以,人生應該在不斷地錯誤中學習,發現錯誤、改進錯誤,然後才會逐漸進步、成長。反省的功課,一方面要靠自己覺察、自我改正;另一方面則要在他人指正我們之後,再自我檢討,這是使自己不斷成長、不斷成熟的最好方法。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心理健康了,身體才會健康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心理健康了,身體才會健康

當我們觀察周遭的人時,常常可以發現,性情暴躁、容易為小事動怒的人,身體大多也有些毛病,例如肝功能不好、內分泌失調等。而每逢心情頹喪、悲觀厭世時,正好也是精疲力竭的時候,身體所供給的能量不足以應付各種事務,因此,我們很容易把一個人的性情歸諸於身體的影響。

身體的病痛的確有可能影響心理的健康,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心是身體的主人,如果心理脆弱、不健全,一定會影響自己的健康狀況。所以,身體上的缺陷或病障可以從調整心理狀態來改善。

首先,我們要接受人的身體本來就有病痛的事實。曾經有人問我,什麼人不生病?我回答他說:「不生病的人已經死了,而沒有病的人還沒出生。」因為死了的人不會生病,出生以前也沒有疾病可言,除了這兩種人以外,沒有人是不生病的。

生老病死是自然的法則,從出生開始,我們就不斷經歷老化的過程,而且在遺傳因子裡,人人都帶著病因,也就是一出生就已經有病,並非等到年老才會生病。

所 以,無論是否感覺得到,實際上每個人的身體都有病痛。像我從小就病懨懨的,但因為知道自己的身體羸弱,所以我會照顧自己,不暴飲暴食,也不過度勞累,因此 到現在還活得好好的。也正因為生病,讓我覺得自己的福報不夠、業障很重,所以才懂得慚愧。因此,生病對我來說,反而是因禍得福。

反觀有些人雖然從不生病,但一生病就回天乏術,這是因為他從來都不知道自己身上早就潛伏著病灶,不懂得好好愛惜身體,當醫生發現時,已經為時已晚。

由此看來,能夠感覺到自己有病的人是很幸福的!但我們也不需要常常活在疾病的恐懼不安之中。例如,我有一位朋友老是抱怨說,自己這裡有病、那裡有病,要不然就說自己活不到下個月了!這樣的話語不論對他人或自己都是不好的暗示,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並不是正常的心態。

因 此,平常我們要抱持「生病乃人生之常態」的觀念來愛惜身體,當真正生病時,則要避免疾病對心理造成的不良影響。有些人發現自己生病後,就像洩了氣的汽球, 以為自己沒有希望、就快要死了。其實,既然生了病就要治病,並且要將心情提振起來。能提早發現身體有病,就能夠多加愛護、保養、治療。至少你還不會馬上 死,還有時間處理很多事!所以,發現自己生病了,不正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嗎?

再以佛教的觀點來看,我們過去世造了很多業, 所以當病痛來襲、身體感到不舒服時,要認為這是藉由生病來還報、還債的。能夠還債表示你還有本錢,有本錢還債才能「無債一身輕」,這是值得安慰的。另外, 佛教也有一句名言:「比丘常帶三分病。」這說明了疾病是助道、得道的因緣,因此常常生病的人,就能帶病延年,反而能夠長壽。

以上這些觀念都能幫助我們正視疾病,如果善加運用這種心態來處理自己的問題,雖然身體不舒服,還是能隨時隨地將自己的性情調整過來。如此一來,每天就都能保持開朗、愉快的心情了。

從一個腦功能心理學家尋找絕世武功開始⋯⋯ ——從《六祖壇經》到禪武醫講座摘錄

從一個腦功能心理學家尋找絕世武功開始⋯⋯ ——從《六祖壇經》到禪武醫講座摘錄

http://mingkok.buddhistdoor.com/cht/news/d/46205

「在大雄寶殿前練禪法,很有修行的氣氛﹗」參加者說。

春 風吹拂,微微的陽光照耀在慈山寺大雄寶殿外灰白色的大理石級下,營造了一個充滿禪意的氛圍。禪武醫心智健康研究中心總監陳瑞燕教授拾級而上,示範內養功, 配合「丹田之音」的放鬆音樂襯托下,陳教授動作輕柔中帶勁,看似在練心、練意、練氣,卻更似沉醉在那微妙的境界之中。內養功的動作看似簡單,卻是在藉功法 練心,難怪有參加者直說好看﹕「看得出是用心去練,更感覺當中有氣在運行!」


大道至簡 讓心靜下來

少 林寺永化堂第十九代禪武醫傳人、陳教授的師父釋德建禪師就曾經說過﹕「我們將少林醫學稱為禪醫,是因為少林傳統醫學是千百年來,由歷代名僧將實踐中累積起 來的行醫原理和主要行醫方法結合禪學理念,而形成一個獨特的醫學分支。」陳教授指出禪武醫講究心意氣合一,練習「心意把」就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意、氣,是 中國功夫的精髓。內養功的每一式都有醫理在背後,但動作都不花巧﹕「複雜的動作難令心靜下來。」

陳 瑞燕教授是腦功能專科臨床心理學博士。過去七年,她不但實踐禪武醫學發展出來的「德建身心療法」,亦不斷以腦科學驗證內養功的功效,並於著作中發表其研究 成果,如她有一個九歲患自閉症的兒童的個案,在練習該療法後,減少了衝動行為,記憶力也有所提升。該療法透過禪修、內養功、飲食和通竅等調理身心,排除外 間干擾,有助反思患病的原因並達致血氣運行暢順。加上療法能讓腦部前額葉和前扣帶皮質活躍,改善行為和情緒,從而達致健康。4月19日,她以居士及少林弟 子的身份,於慈山寺分享「從《六祖壇經》到禪武醫」的體會。

最初並不是因 佛法而接觸少林寺南院的她,自幼體弱多病,求學時期更每星期都要看醫生﹕「不是喉嚨痛,就是感冒、腰痛、睡得不好或腸胃不好。」然而當時立志成為頂尖科學 家的她,並不在意這些情況。求學時已得到很多奬項的她,卻在畢業時患了肺病,當她得知細菌可從脊髓入侵腦部,帶來引致智力障礙的風險時,便開始用另一個角 度看人生﹕「我為何而生?我重讀老子的《道德經》,並假想我若這樣就死去,至少也要看看《六祖壇經》。」她直言,《六祖壇經》的偈語對當時的她來說,是一 記當頭棒喝!


壇經直指人心

她回憶當時邊看《六祖壇經》邊跑道場的日子。從小接受西方教育的她,慶幸自己是中國人並看得懂中國文字,才能學懂六祖的心法。

經 中指出學佛的人有四大愚執,當時她用以自省,深深受用。第一種愚執是執著於經論,《六祖壇經》云﹕「大小二乘,十二部經,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 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故知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陳教授曾看遍經論,欲尋找最好的一部,後來才發現不同經本都是因不同人的根器而 說,當中並無比較性。

第二種是執著於靜坐,經中指﹕「又有迷人,空心靜 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修習禪武醫令她明白到,坐禪其實是一種心境,「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時刻觀察自己的心對外境及內緣的反應,才是真正的坐禪,自淨其心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種是執著於善知識,教授回想當時她四處尋找隱世醫術,更試過為了學得兩天的秘傳氣功課程花了五萬元,然《六祖壇經》云﹕「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方得解脫者,無有是處。」她提醒切忌急病亂投醫,患病的時候更應靜下心來培養自己的智慧,看看怎樣才能幫助到自己。

第 四種愚癡就是執著於空,經中云﹕「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 源谿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她指出,很多人錯把「空」誤解為甚麼都沒有,並 認為是消極的,其實「空」應是包含一切,我們應抱著「無所求,有所得;有所求,無所得」的態度。經中亦云﹕「蓋爲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 擾,甘受驅馳。」在追求某些成就的背後,就成了你自願被差使的原因,正是苦的根源。

陳 教授回憶在病中時,因為不想死,那時她每天抄經、念佛,經中的一句﹕「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有位刺吏問六祖﹕「有很多人念阿彌陀佛往西 方,這樣能否往生?」六祖回答說﹕「東方人造罪,念佛求西方,西方人做罪,願生何國?」這樣的妙問妙答,讓她解開了不少心中的疑團。


以醫弘法 自度法門

陳 教授本身也是一位武癡,18歲開始就學功夫,是太極拳高手。她觀察到中國人很注重武德。禪宗的教法則是以心傳心,教外別傳,她卻把師父教她的都寫下來,因 為今天的她,感覺自己從沒有像現在這樣的健康和自在。陳教授將心比心,就因為自己也曾苦過、迷過、悟過,禪武醫以醫弘法,是自度法門,希望把基本方法贈予 大家結緣,讓大家能有方法去療癒自己。陳教授認為,多看《六祖壇經》和練習內養功,是提升心理和生理質素的法門。以禪武醫學所發展出來的「德建身心療法」 為綜合禪修、內養功、飲食和通竅等四大元素結合而成,下回將續談其飲食理念「禪武醫餐盤」和禪武醫的科學驗證等等。


伸延閱讀﹕
少林基本內養功 - 少林禪武醫自學教材(一)
http://video.buddhistdoor.com/movie/play_movie_view/906
丹田之音: 練習自然丹田呼吸的音樂(趙增熹作品)
http://www.chanwuyi.org/music
禪武醫官方網站
http://www.chanwuyi.org
參考資料﹕
修煉少林禪武醫身心法 9歲童自閉有救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10605/00176_062.html

聖嚴法師--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調整身心?

聖嚴法師--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調整身心?

許多人一忙起來,火氣就跟著上升,最後整個人累到虛脫,這是不懂得調心的緣故。無論在任何狀況下,對於自己的工作要抱著「要趕不要急」的心態,對於自己的身心則要保持「要忙不要緊」的狀態。時時放鬆身心,練習將氣往下沉,不要緊張,一旦心情放鬆了,身體也會跟著放鬆。

我鼓勵大家以「工作要趕不要急,身心要忙不要緊」的心態來面對工作,在忙碌的生活與工作中多多練習和體會。如果經常抱著樂觀的、愉快的心情,告訴自己這是 自己發願要做的事,並且要發長遠心和奉獻心,那麼即使工作再忙或受到委屈,都不會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反而是忙得很快樂、累得很歡喜。

聖嚴法師--包容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聖嚴法師--包容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別人並沒有打擊或傷害你,只是對方能力比較強,如果你能欣賞他的長處,真心讚歎、尊敬對方,那就是包容。所謂「見賢思齊」,如果真能如此,你將來也會成為一個賢者。
第二個層次,對方站在敵對的立場,用明槍暗箭等方式來對付你,在這種情形下,要包容他自然比第一個層次還難。

第三個層次是最困難的。你對他無微不至地關心,但是他不僅不知感恩圖報,還恩將仇報,在這種情形下還要包容對方,那的確是難上加難的事。

一般人大多只能做到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大概就很不容易了,更何況第三個層次。所以,真正的包容是相當不容易的,內心要接納一個異己,就像眼裡要容下一粒砂子般困難。所謂異己,就是立場與自己不同的人,或是競爭者。

一般人在彼此對立的情況下,或是遇到比自己更強勁的對手時,就算對方不一定會打擊你,你也會因為對方讓自己相形遜色,而有妒嫉、打擊、中傷對方等排拒的反應。其實,如果能尊重、讚歎對方,反而能表現出「英雄惜英雄」的度量;只不過,要做到這樣相當不簡單。

包容雖然很難做到,但是包容對於淨化心靈非常重要,如果能夠包容他人,心量便能無限寬廣,不再以自己的利益為主要考量。如果凡事都能為他人設想,自我中心就會少一點,也會少一點痛苦、少一點煩惱。所以,包容心不但是一種修養,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享受。

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聖嚴法師 -- 我們的心,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聖嚴法師 -- 我們的心,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如果你能和別人相處愉快、合作愉快,這樣的你一定很有精神、很有自信,因為你總是在關心別人、照顧別人。當你只有奉獻的心時,別人跟你相處會感覺安全、安 心,不會擔心受傷。如果你總是討厭別人、抱怨環境,你射出的箭一定會再彈回來射傷你自己。這是因為你的心出了問題,卻還顛倒地以為是環境不好、別人不好。

一般人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會生氣,就會檢討別人。生氣是錯的,檢討是對的,但要檢討的是自己,要調的是自己的心,以逆向思考做正面改進,感謝逆境給我們學習的機會與經驗。

心安定,環境也會跟著安定。如果你的心是慈悲柔和的,連螞蟻都會覺得你看起來可愛,反之,連貓、狗都會怕你。這是因為心的關係,環境是我們的鏡子,環境反映出來的形象就是你,要了解自己是個怎樣的人,就從環境中的回應去了解。

有人抱怨現在善知識難遇,如果心不調,總是在抱怨,即使遇到了善知識,也不會願意教你什麼。其實善知識就在你身邊,環境裡的每個人、每樣東西、每個狀況, 都是你的善知識。它們像鏡子一樣隨時隨地提醒著你,只是你沒把它們當成善知識而已。所以,我們的心,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小兒中藥偏方

小兒中藥偏方

非必要無需吃 藥性過猛損健康

http://www.mingpaocanada.com/healthnet/showArt.cfm?aid=2396&m=0

昔日,家中寶寶不想吃奶,老人家告訴你去藥材店「執劑」開奶茶便可,時至今天,這些民間智慧仍廣泛流傳,但隨着製作技術進步,以往的藥材已變成今天的藥粉 沖劑,但姑勿論包裝多精美,沖調多方便,藥始終是藥,嬰幼兒臟腑嬌嫩,未經醫師診斷下服食中成藥是否適宜,家長需權衡箇中風險。

數十至百個註冊品牌
翻 查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的中成藥註冊名單,發現市面開奶茶、七星茶等中成藥註冊品牌多達二三十個,而保嬰丹的數量更驚人,有接近200個,不同品牌的藥方 成分各異,主治亦不同,大部分也沒有列明藥物劑量,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兼註冊中醫師李宇銘直言,沒有諮詢過中醫師意見便讓嬰孩服食中成藥,等同讓孩 子「以身試藥」,此舉是否明智,家長宜反思。「幸運的話,服後情況好轉,否則長期食用可能愈吃愈傷身,輕則令腸胃及氣血虛弱,較嚴重是影響發育成長,傷及 五臟六腑,令身體容易生病。」

藥不可當飯吃
嬰幼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身體相對虛弱,較易發生感冒及食滯等腸胃問題,但與此同時,小兒陽氣旺盛,可促進發展,但有時陽氣太盛,也易致熱氣,由於體質特性複雜,因此除了必須情況下,普遍中醫師不主張嬰兒隨便服藥。
初 生至六個月大的嬰孩,以奶為主糧,而開奶茶等藥物主要用以解決由食奶導致的各種腸胃不適、大便不暢順、食慾不振及熱氣等問題。曾聽過有家長把開奶茶當成日 常飲料般給嬰兒每天飲用,李宇銘認為,凡藥皆毒,「毒」是指每隻藥物均有特別偏性,如偏寒或偏熱,因此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影響。「如小朋友沒有特別不適,家 長只想他們開胃一點,那就不應飲開奶茶,而是需要想想是否餵養方法不當,或奶粉不適合。始終生病才該吃藥,更不應視藥物為日常飲食,因這可造成藥物依賴, 傷身亦無益。」

專屬南方特產
話說回來,現時開奶茶、保嬰丹之類的小兒中成藥物,雖然賣得成巷成市,但查看中國藥典卻沒有相關藥方 的記載,究竟這些民間偏方如何出現?「真正源頭已不太清楚,相信是一些舊式藥材舖遺留下來的文化,且是屬於中國嶺南地區的特產,因你問北方人他們不會知道 開奶茶是什麼。」李宇銘表示。
數十年前看醫生不如今天般方便,若孩子出現不適,父母多會選擇於藥材店找掌櫃「執藥」了事,習慣之下,藥店便形成自己的祖方,久而久之,集結成一些民間智慧廣泛流傳。今天,我們當然會指「執藥」文化好不文明,但取而代之到大型連鎖店自行購藥,又是否代表更安全?

劑量多寡影響健康
「即 使流行如開奶茶,你問我它其實是什麼?我也答不到,因為十盒不同品牌的開奶茶,便有十條藥方,只能大概說它包含消食(滯)類、健脾胃、清熱類等藥物。」那 參考藥物標籤成分又足夠嗎?「單看藥名意義不大,因為中醫角度,需要知道藥材成分比例或劑量,才可判斷其藥效,如某些開奶茶含鈎藤、蟬蛻、羚羊角等苦寒藥 物,成分多寡,對身體影響亦相差很遠。」李宇銘說。由於小朋友多因脾胃虛弱才食滯,再服食寒涼藥材,脾胃或會更差。要注意的是,有時脾胃能力下降後,表面 上便秘問題好像消失了,但久而久之可能轉為肚瀉,令大便更不規律。
有別於西藥成分相對單一、劑量標準,每條中藥藥方至少蘊含四五種藥材,因應藥材等次及劑量,藥效亦會不同,而且中醫方劑學講求藥材間的配搭來產生藥效,故此,中藥藥方的複雜性及變數相對更高,如家長本身沒有中醫藥知識,未必能夠準確判斷藥物是否適合孩子服用。

部分藥品表述不嚴謹
那 麼,服食名貴的中藥材,藥效會否更有保證,譬如保嬰丹之類?傳統保嬰丹或會使用如牛黃、珍珠末、琥珀等較寒涼的名貴藥物,藥效亦明顯較強,但李宇銘認為, 姑勿論其成分劑量,保嬰丹理應屬於救急藥物,應用於治理緊急危重的疾病,不宜用作一般調適或保健。「有些保嬰丹指可同時『疏風清熱』及醫治『風寒感冒』, 其實是錯誤的,因一條藥方不可能同時解決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冒症狀。此外,也有藥物說可治理嬰孩四肢冰冷的問題,若然小孩真的出現此徵狀,病情已經很嚴重, 應立即求醫,並非自行服藥。」他坦言,部分中成藥物表述不夠嚴謹,甚至有誤導成分,如孩子病況異常,建議家長帶其求醫比較穩陣。

別長期依賴藥物
中 成藥物看似陷阱重重,莫非真的需要完全「禁食」?對此,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臨牀研究註冊中醫師陳漢雄這樣理解。「其實,一般開奶茶或七星茶等成分及藥性 偏向溫和,主要以薏米、粟米心、燈芯花為主,具清熱、開胃及健脾作用,小兒短暫飲用來紓緩症狀,問題不大,最重要是家長懂得觀察孩子情況,『見好便收』, 別長期依賴藥物便可。」不過,他也提醒,如藥物中含有板藍根、金銀花及蒲公英等成分,就應避免飲用,以免因其藥性過猛而損害幼兒身體。中藥如金銀花、牛 黃、珍珠末等亦常用於小兒偏方中,患有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G6PD deficiency)的孩子要避免進食,否則可致急性溶血,需送院治理。

過量攝取礦石類藥材可中毒
不 同種類的藥方,藥性亦有強弱之別,與開奶茶等相比下,陳漢雄認為猴棗散的藥力更為猛烈,家長實不應自行購買給孩子服用。「在臨牀診治上,小兒高熱、肺炎、 哮喘也會用到猴棗散,由於起效快,藥性較猛烈,應由醫師處方才服食。」他指出,為減少孩子夜啼,睡得更好,部分猴棗散或俗稱「定驚散」藥物,可能添加過量 礦石類藥材如朱砂等,以增加定驚、安神作用,過量攝取可致中毒,損害肝腎,市民選購時必須留意成分,如有懷疑,應先請教中醫師。

考慮藥物質量

傳統中醫着重辨症論治,透過望、聞、問、切四部曲,因應個人身體狀況來判斷其症型,然後處方適當的藥物;今天中成藥品發展迅速,隨着中成藥註冊制度成立,所 有中成藥必須經中藥組註冊,方可進口、在本港製造和銷售,藥物成分的真確性及安全性已比昔日大大提升,但對於藥物質量,陳漢雄及李宇銘始終有保留。「就算 檢驗出某種貴重藥材的成分較多,亦未必代表藥效一定較佳,因傳統中醫還會使用經驗鑑別方法來鑑別藥材質量,如嗅它的味道及試味等,將來能否以科學法方法取 代人手鑑別,還是未知之數。」


人手鑑別藥材質量是否最為精準,需視乎中醫師的資歷及經驗,當中亦牽涉成本及人才培訓問題,然而,現時即使到傳統藥材舖購買中藥材,亦未必是質量的保證,就算有好的質量,亦不代表有好的藥效,說到底,中醫學講求藥物與劑量的配搭,當然還有醫師的專業診斷。

 

 

 

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有你同行 - 素食兒童


有你同行 - 素食兒童 

主題:素食兒童
嘉賓:
孔慶玲女士(綠色生活教育基金主席)
余儷玲女士(綠色生活教育基金副主席)
黃佩詩女士(綠色生活教育基金理事)
素食小朋友:姚玟希-Tegan
素食小朋友:姚柏希-Grant

1730-1800
PHONE-IN
失眠有咩做


http://programme.rthk.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5%2Fstandbyme_2011&d=2015-04-20&p=5183&e=304092&m=episode

2015年4月19日 星期日

聖嚴法師 - 人成即佛成

聖嚴法師 - 人成即佛成

 一個正常的佛教徒,縱然在修行過程中發生了或多或少的神祕經驗,也不會沾沾自喜,逢人炫耀。因為一則你不能把你看到聽到的拿給別人看,再則即使你辦得到,人家也會說你弄玄虛、玩幻術。若有人因此而信者即成迷信,若不信者還是不信。

所以,一個高級的宗教,相信天堂地府是身後的因果報應,然而尚在活著的時候,應當站在人的立場,把人的責任和義務擔負起來,把人的標準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人成即佛成」,有了完美的人格,離佛也不遠了。那裡還用愁著上不了天堂而下地獄嗎?

人脈、人緣、人氣 | 楊大偉 | 東周刊

人緣,不是有多少人認識人你,而是有多少人願意幫你。人脈,不是你利用過多少人,而是你幫過多少人。人氣,不是有多少人在你面前吹捧你,而是有多少人在你背後稱讚你。
-----------------------------------------------------------


人脈、人緣、人氣 | 楊大偉 | 東周刊


相信沒有人會懷疑人脈和人緣的重要,但人脈有數量和質量、闊度和深度之分,表面相識滿天下的人,往往也可能是是非滿天下。

有些人掛著幾百個商會、同鄉會、基金會的銜頭,什麼交流會、籌款晚會、高峰會都奉旨有他們的踪影,但筆者卻一直疑惑,一個真正投入做實務的人,怎可能對幾十個組織和範疇都瞭如指掌?在集郵位、握手位和出鏡位的背後,這種重量不重質去累積人脈的方法,實際上有多大的意義?

娛樂圈內也有一種人氣王,名字經常在報紙C1或娛樂雜誌出現,但大家永遠只記得他/她的緋聞,和誰是死敵,或被狗仔隊拍到的新聞,卻無人能講得出這個人有 拍過什麼電影、唱過什麼歌、或為那些品牌做過代言。這類人最擅於借人過橋炒作新聞,卻不知道人氣和人緣皆有正反之分,作為公眾人物,一個弄得不好,隨時未 見其利可以先見其弊,甚至換來水洗不清的犯眾憎,。

其實無論是人脈、人緣抑或人氣,只要起心動念時是帶有攀緣的成分,基本上都有可能會有反效果。所謂攀緣,佛陀的定義就是「若心有執著、掛礙,就是攀緣心。 要做到不攀緣,就是沒有掛礙和執著地付出和施捨。」當一個人施無所求,捨亦無所求時,自然不存在因為某些目的而去做某件事或討好某些人,但正由於世界上大 多數人都是利字當頭,凡事抱持「攞著數」的心態,因此大家對於攀緣和「靠黐」的人已越來越有防範。因此真正要培養長遠具備廣度和深度的人脈,都不會是有機 心或靠手段,而是要經過年月的交往、了解和觀察。

有人可能會問,這邊廂要「出外靠朋友」,但那邊又說做人不要攀緣,那人脈到底可以如何建立,總不可能靠對著手機在facebook去friend人吧!其 實有時大家是把簡單問題複雜化,人與人之間的交情,關鍵在於建立,而建立除了需要時間,更必然的共同點,是需要志趣相投。「志」當然是指理想,而「趣」就 是興趣,兩者越吻合,越有機會建立深層次的人緣和人脈,而兩者之間,當然又以「志」為重心,以「志」來維繫。

共同興趣的好處,是保證有頻密的見面機會和較長的見面時間,像打高球、打麻將甚至打邊爐便是好例子,但見面多不代表交情深,深交甚至患難之交,不可能單靠 興趣培養出來的。要得到經得起考驗的交情,一定是有共同理想、共同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基礎,再加上時間的蘊釀,因此通常一群有共同宗教背景、共同學歷背 景、識於微時,又或是長期一起做義工或為社會發聲的人,最有機會達到持久兼深厚的感情。而這種關係,往往都是心照不宣,即是說大家可以一年不見一次,但任 何時候一有需要,即使不開聲,大家都會自動幫忙。

 有段金句是這樣說的:「人緣,不是有多少人認識人你,而是有多少人願意幫你。人脈,不是你利用過多少人,而是你幫過多少人。人氣,不是有多少人在你面前吹 捧你,而是有多少人在你背後稱讚你。」能好好參透這三句話,那即使不攀、不求,貴人一樣會在我們身邊出現,人脈才算是闊度與深度並存。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聖嚴法師 -- 安定下來

聖嚴法師 -- 安定下來

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境界是永遠追求不完的,當自己的成就到達某一層次以後,還是要繼續不斷地往上爬。但人的生命畢竟有其終點,到最後根本不可能 再突破時,只好對自己喊停,此時會有一種失落感。因為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了,卻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不禁懷疑自己一直向前衝究竟是為了什麼?此時如果沒有宗 教信仰的引導,難免會茫茫然,感歎著說:「真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

其實,追求成就感的滿足和快樂並沒有什麼不好,因為它是促使一個人在生命過程中,一直不斷往上、往前進步的動力。一般人如果沒有成就感做為生命的動力,就會覺得活著沒有意思。但矛盾的是,千辛萬苦地追求成就,卻發現所追求的目標並不是真正的快樂。

這是因為普通人的心不斷地在動,不是心猿意馬,就是三心二意、心不由己,總是無法掌控自己。在這種情形下,連自己也不知道這究竟是樂?還是苦?但這種不明 苦樂的焦灼本身就是苦。因此,一般人在感到無聊時,往往需要找其他人談話、聊天,或者是看小說、看報紙、聽音樂,找些娛樂來消遣自己、消磨時光,讓自己的 注意力有所寄託,否則就不知道該把心放在哪裡?

修習禪定能讓我們的心念集中、統一,而得到失卻身體負擔的定樂,能夠免除享受欲樂所帶來的後遺症。在定中的人心無所寄,如果一定要說有所寄的話,也是寄於 「一念心」上。因為寄於一念心上,所以心能夠安定下來,內心世界非常穩定,根本不需要再向外求取寄託,就不會再受外在環境所動搖了。

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

無油煙「舒食」,拯救罹癌教授

無油煙「舒食」,拯救罹癌教授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6003&page=1

  • 文章出處:天下雜誌出版
  • 2012.06.27
  • 作者 : 韓柏檉
  •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因為我還活著,才有這本書的出版,感謝老天爺及一路上幫助我的所有貴人,讓我有機會透過書回饋、分享給更多的人。本文摘自北醫公衛教授韓柏檉新書《排毒舒食盛宴》
*焦點訊息:別等到生病了才想改變!康健趨勢論壇「抗癌新未來」邀你一起參與
【韓柏檉小檔案】
研究發表重金屬汙染的綠牡蠣,引發朝野爭議;負責推動無菸餐廳,協助立法全面禁菸;四年前罹癌痛悟,改變自己,經歷長達11個月的化療、放射療法,好細胞和壞細胞捉對廝殺拉扯,嘔吐、掉髮、吃不下東西…

面臨疾病的恐懼、害怕的心情,以及照顧者的無奈以及雙方的衝突時,在太太張幼香的陪伴下,用創意舒食振奮低落的情緒和味蕾,從餐桌上找回健康,以及親人相伴的幸福,再次重回養生的時光…

***

四年多前,我因為十九公分的肝腫瘤接受開刀手術,切掉了三分之二的肝。六個月後癌細胞轉移到肺,共接受了二十五次的化療、十二次的放射(電腦刀)治療及使用口服標靶藥物。

領悟總在痛過之後,這一段艱辛的路途終於克服了,除了中西醫的治療協助,自己在生活、行為、個性都做了很大的改變。其中,最顯而易見、最容易做,也很重要的就是飲食習慣的調整與改變,破除過去的不良習性,慢慢地找回自然、自在、健康的本性。

書中五十多道的舒食,呈現生病期間及保養階段,每天或經常食用的飯菜,由於親身體驗(或說個人的人體試驗)覺得很好,因此不藏私地分享給有緣的人,我和太太兩人一搭一唱、一說一煮,藉由小故事與心得,讓大家從每道菜看見我不一樣的人生故事。

為家人下廚,我列為人生四大樂事之一。現代人太忙了,心也忙,所以用重口味麻痺心跟眼,其實下廚是你能為自己與家人所做的最重要且最棒的一件事,從一把 刀、一砧板、一食材,自由揮灑搭配出個人的彩色綺麗世界,試試看吧!在家先做個○○沙拉,接著○○涼麵,讚美來了,興趣也就跟進了,日復一日,不僅自己享 受賣乖的樂趣,家人也能充分享受充滿愛心、用心的美食。
 
掌握身體進出邏輯,真正的防毒、排毒、解心毒
這本書中也想傳達一個保持健康的簡單邏輯,就是管理好身體的所有進與出。這個觀念和投資股票相似,股票何時進出,怎麼進出,哪些股票進出,整個進出的過程 與邏輯,決定了投資是否獲利,身體的健康也是一樣。只要身體力行,你會真正感受到什麼叫防毒、排毒,甚至連心毒都得到了解除。

現在有人問我做哪個行業,我會回答:「健康直銷。」也就是直接面對面,行銷健康的概念。在學校課堂上的學術、理論,變成健康生活的執行方案。在第一線跟民眾接觸,讓民眾能聽懂、接受我所說的健康觀念與執行步驟,進而落實。

傳遞全食物的概念
其實健康不難,但要做到四大事項:平和的心態、均衡的營養、適當的運動、充分的睡眠。 飲食貴在均衡,多色多樣,天然新鮮生食,蔬菜水果穀豆類佔每餐的四分之三以上,就是均衡的保證。例如我每天必喝的一千毫升蔬果汁,包含了蔬菜、水果、辛香 料及堅果類將近三十種,特別要強調的是,食材都是生的,蔬果的皮與種子都要食用,就是全食物概念的具體落實,不間斷地嚐試,結果會令你刮目相看!因為吃的 乾淨,人就潔淨;吃的均衡,人就平衡。
不僅做菜的人與吃菜的人都會漸入佳境,從相互忍受到欣然接受,進而充分享受,外食中的美食充滿了陷阱與迷思,頗負盛名的美食,也可以被定義為垃圾食物,內 含的美麗誘惑與陷阱,一切都是商業化的催化,好比化妝品、香水一般,充斥著神祕的化學物質,美食也是如此。如果吃到真正原味,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也有返 璞歸真的意思。古人說:菜根香,我想就是這個意思吧!

讓我們一起來,一起用心感受這本的食譜故事書,重整我們的廚房與餐桌,為你的健康與家人,煮一餐有生命能量的飯菜吧!...本文摘自北醫公衛教授韓柏檉新書 《排毒舒食盛宴》  

 

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

零距離科學 - 辟谷之謎

零距離科學 - 辟谷之謎

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2Fsciencewithyou2015&p=6813&e=300983&d=2015-04-10&m=episode

永恆

聖嚴法師:  永恆

以佛法的觀點而言,在物質、精神與永恆三者之中,物質與精神是需要提昇的,但永恆則是空洞不實,所以我們不需要追求永恆。追求、執著於虛幻的理想,一定會 產生問題,不如腳踏實地面對現實。如果在現實生活之中,能夠活得非常踏實、清楚,不覺得有煩惱或痛苦,這就是最好、最究竟的生活方式。

也許有人會懷疑,既然成佛是最究竟的,難道佛不是永恆的嗎?其實,佛的力量是處處都在、時時都在,但因此也等於處處不在、時時不在。他並不是永遠都在固定 的地方,但也不是永遠都不在那個地方。平常我們雖然感覺不到佛的存在,但每當我們需要佛的時候,他的精神、力量就自然與我們同在。

所以,真正的永恆就是沒有永恆,而是超越永恆的。

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

震撼世界的一段碑文,很多人後悔沒有早點看到!

震撼世界的一段碑文,很多人後悔沒有早點看到!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4/08/a1189388.html

其實這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石質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圍那些質地上乘、做工優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墓碑,以及牛頓、達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它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並且它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連墓主的介紹文字也沒有。

但是,就是這樣一塊無名氏墓碑,卻成為名揚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個到過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們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達爾文等世界名人們,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他們都被這塊墓碑深深地震撼著,準確地說,他們被這塊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著。在這塊墓碑上,刻著這樣的一段話: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From their in 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譯文是: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據說,許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這塊碑文時都感慨不已。有人說這是一篇人生的教義,有人說這是靈魂的一種自省。

當 年輕的曼德拉看到這篇碑文時,頓然有醍醐灌頂之感,聲稱自己從中找到了改變南非甚至整個世界的金鑰匙。回到南非後,這個志向遠大、原本贊同以暴治暴填平種 族歧視鴻溝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變的自己的思想和處世風格,他從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家庭和親朋好友著手,經歷了幾十年,終於改變了他的國家。

人 在做天在看,冥冥中自有因果在安排,永遠懷著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時刻提醒自己,改變自己,低調做人。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4/08/a1189388.html#sthash.heNvwT8P.dpuf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From their in 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譯文是: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據說,許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這塊碑文時都感慨不已。有人說這是一篇人生的教義,有人說這是靈魂的一種自省。

當年輕的曼德拉看到這篇碑文時,頓然有醍醐灌頂之感,聲稱自己從中找到了改變南非甚至整個世界的金鑰匙。回到南非後,這個志向遠大、原本贊同以暴治暴填平種族歧視鴻溝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變的自己的思想和處世風格,他從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家庭和親朋好友著手,經歷了幾十年,終於改變了他的國家。

人在做天在看,冥冥中自有因果在安排,永遠懷著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時刻提醒自己,改變自己,低調做人。





其 實這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石質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圍那些質地上乘、做工優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墓碑,以及牛頓、達 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它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並且它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連墓主的介紹文字也沒有。

但是,就是這樣一塊無名氏墓碑,卻成為名揚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個到過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們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達爾文等世界名人們,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他們都被這塊墓碑深深地震撼著,準確地說,他們被這塊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著。在這塊墓碑上,刻著這樣的一段話: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4/08/a1189388.html#sthash.heNvwT8P.dpuf
其 實這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石質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圍那些質地上乘、做工優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墓碑,以及牛頓、達 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它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並且它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連墓主的介紹文字也沒有。

但是,就是這樣一塊無名氏墓碑,卻成為名揚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個到過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們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達爾文等世界名人們,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他們都被這塊墓碑深深地震撼著,準確地說,他們被這塊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著。在這塊墓碑上,刻著這樣的一段話: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4/08/a1189388.html#sthash.heNvwT8P.dpuf
其 實這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石質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圍那些質地上乘、做工優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墓碑,以及牛頓、達 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它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並且它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連墓主的介紹文字也沒有。

但是,就是這樣一塊無名氏墓碑,卻成為名揚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個到過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們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達爾文等世界名人們,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他們都被這塊墓碑深深地震撼著,準確地說,他們被這塊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著。在這塊墓碑上,刻著這樣的一段話: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From their in 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譯文是: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據說,許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這塊碑文時都感慨不已。有人說這是一篇人生的教義,有人說這是靈魂的一種自省。

當 年輕的曼德拉看到這篇碑文時,頓然有醍醐灌頂之感,聲稱自己從中找到了改變南非甚至整個世界的金鑰匙。回到南非後,這個志向遠大、原本贊同以暴治暴填平種 族歧視鴻溝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變的自己的思想和處世風格,他從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家庭和親朋好友著手,經歷了幾十年,終於改變了他的國家。

人 在做天在看,冥冥中自有因果在安排,永遠懷著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時刻提醒自己,改變自己,低調做人。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4/08/a1189388.html#sthash.heNvwT8P.dpuf
其 實這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石質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圍那些質地上乘、做工優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墓碑,以及牛頓、達 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它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並且它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連墓主的介紹文字也沒有。

但是,就是這樣一塊無名氏墓碑,卻成為名揚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個到過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們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達爾文等世界名人們,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他們都被這塊墓碑深深地震撼著,準確地說,他們被這塊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著。在這塊墓碑上,刻著這樣的一段話: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4/08/a1189388.html#sthash.heNvwT8P.dpuf
其 實這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石質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圍那些質地上乘、做工優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墓碑,以及牛頓、達 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它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並且它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連墓主的介紹文字也沒有。

但是,就是這樣一塊無名氏墓碑,卻成為名揚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個到過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們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達爾文等世界名人們,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他們都被這塊墓碑深深地震撼著,準確地說,他們被這塊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著。在這塊墓碑上,刻著這樣的一段話: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4/08/a1189388.html#sthash.heNvwT8P.dpuf
其 實這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石質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圍那些質地上乘、做工優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墓碑,以及牛頓、達 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它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並且它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連墓主的介紹文字也沒有。

但是,就是這樣一塊無名氏墓碑,卻成為名揚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個到過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們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達爾文等世界名人們,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他們都被這塊墓碑深深地震撼著,準確地說,他們被這塊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著。在這塊墓碑上,刻著這樣的一段話: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4/08/a1189388.html#sthash.heNvwT8P.dpuf
其 實這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石質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圍那些質地上乘、做工優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墓碑,以及牛頓、達 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它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並且它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連墓主的介紹文字也沒有。

但是,就是這樣一塊無名氏墓碑,卻成為名揚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個到過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們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達爾文等世界名人們,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他們都被這塊墓碑深深地震撼著,準確地說,他們被這塊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著。在這塊墓碑上,刻著這樣的一段話: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4/08/a1189388.html#sthash.heNvwT8P.dpuf
其 實這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石質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圍那些質地上乘、做工優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墓碑,以及牛頓、達 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它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並且它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連墓主的介紹文字也沒有。

但是,就是這樣一塊無名氏墓碑,卻成為名揚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個到過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們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達爾文等世界名人們,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他們都被這塊墓碑深深地震撼著,準確地說,他們被這塊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著。在這塊墓碑上,刻著這樣的一段話: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From their in 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譯文是: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據說,許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這塊碑文時都感慨不已。有人說這是一篇人生的教義,有人說這是靈魂的一種自省。

當 年輕的曼德拉看到這篇碑文時,頓然有醍醐灌頂之感,聲稱自己從中找到了改變南非甚至整個世界的金鑰匙。回到南非後,這個志向遠大、原本贊同以暴治暴填平種 族歧視鴻溝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變的自己的思想和處世風格,他從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家庭和親朋好友著手,經歷了幾十年,終於改變了他的國家。

人 在做天在看,冥冥中自有因果在安排,永遠懷著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時刻提醒自己,改變自己,低調做人。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4/08/a1189388.html#sthash.heNvwT8P.dpuf
其 實這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石質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圍那些質地上乘、做工優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墓碑,以及牛頓、達 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它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並且它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連墓主的介紹文字也沒有。

但是,就是這樣一塊無名氏墓碑,卻成為名揚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個到過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們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達爾文等世界名人們,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他們都被這塊墓碑深深地震撼著,準確地說,他們被這塊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著。在這塊墓碑上,刻著這樣的一段話: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From their in 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譯文是: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據說,許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這塊碑文時都感慨不已。有人說這是一篇人生的教義,有人說這是靈魂的一種自省。

當 年輕的曼德拉看到這篇碑文時,頓然有醍醐灌頂之感,聲稱自己從中找到了改變南非甚至整個世界的金鑰匙。回到南非後,這個志向遠大、原本贊同以暴治暴填平種 族歧視鴻溝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變的自己的思想和處世風格,他從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家庭和親朋好友著手,經歷了幾十年,終於改變了他的國家。

人 在做天在看,冥冥中自有因果在安排,永遠懷著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時刻提醒自己,改變自己,低調做人。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4/08/a1189388.html#sthash.heNvwT8P.dpuf
其 實這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石質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圍那些質地上乘、做工優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墓碑,以及牛頓、達 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它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並且它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連墓主的介紹文字也沒有。

但是,就是這樣一塊無名氏墓碑,卻成為名揚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個到過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們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達爾文等世界名人們,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他們都被這塊墓碑深深地震撼著,準確地說,他們被這塊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著。在這塊墓碑上,刻著這樣的一段話: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From their in 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譯文是: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據說,許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這塊碑文時都感慨不已。有人說這是一篇人生的教義,有人說這是靈魂的一種自省。

當 年輕的曼德拉看到這篇碑文時,頓然有醍醐灌頂之感,聲稱自己從中找到了改變南非甚至整個世界的金鑰匙。回到南非後,這個志向遠大、原本贊同以暴治暴填平種 族歧視鴻溝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變的自己的思想和處世風格,他從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家庭和親朋好友著手,經歷了幾十年,終於改變了他的國家。

人 在做天在看,冥冥中自有因果在安排,永遠懷著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時刻提醒自己,改變自己,低調做人。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4/08/a1189388.html#sthash.heNvwT8P.dpuf

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聖嚴法師-- 跟壓力說再見

聖嚴法師-- 跟壓力說再見

我們做事情要有效率,但並不是急著追求效率,面對工作的態度是「要趕不要急」。在可利用的時間之內,衡量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以這種心情來處理事情,就不會有太大的負擔,因為著急沒有用,憂慮、擔心、恐懼不僅無濟於事,反而給自己造成更大的壓力。

趕時間時,常會使我們的肌肉和心情緊張,要練習放鬆心情,學習「把生活當成趣味的工作,把工作當做趣味的生活」,享受工作、享受生活,感覺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在心情上自然會比較放鬆,就不會緊張,也就沒有壓力了。

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

【蔬醒養生】您所不知道的蔬菜疑問 No.1 黃豆普林

【蔬醒養生】您所不知道的蔬菜疑問 No.1 黃豆普林

http://conceptualfood.blogspot.tw/2015/04/purine.html
















Fu-Ju Hsieh  http://conceptualfood.blogspot.com/

Q: 坊間傳聞黃豆(大豆)只要去皮,就可以減少80%的普林,真的嗎?

延伸閱讀食品


黃豆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中蛋白質含量約佔40%左 右,是素食者的蛋白質來源之一。然而,向來對於黃豆的『利』與『害』,眾多訊息總是僅傾向於一邊,過於偏頗。實際上,黃豆裡的營養與調節生理功能的成分, 可以運用不同的處理與食用方法,從維持正常人的營養健康、預防生理疾病、以及治療特定疾病的角度,來達到需求的目的。且預防不等於治療、治療不等於預防, 吃錯了真『害』。眾多訊息,眾說紛紜,通常讀者未能審視自己的需求與訊息的正確程度,若然直接套用訊息所述,反而可能得不償失。

說到黃豆,很多人不自覺地聯想到『普林』。『普林』是什麼?『普林』就是科學界常說的嘌呤(Purine), 是細胞遺傳物質當中的重要組合物質,身體裡的普林會參與能量調節與新陳代謝作用。像是小孩成長發育、與成人抗老化、促進新陳代謝,都需要『普林』來幫忙推 一把。然而如果新陳代謝因為某些因素出了問題,像是慢性病、或是腎臟出了問題等,則會讓普林代謝不良,最終形成尿酸沉積於關節與軟組織裡,造成痛風與慢性 發炎病癥。

說到『普林』,很多人想把黃豆裡的普林去除。黃豆裡為何會存在著普林?當然與黃豆的生長發育有關。那麼,普林會出現在黃豆的哪個部位呢?傳說中,黃豆只要去皮,就能降低大部分的普林!但如果真有這麼簡單的方法,怎麼沒有醫師、營養師來提倡呢?!

翻開研究資料,了解到市面上黃豆的普林成分主要以鳥糞嘌呤腺嘌呤為主,大學食品科學系的教授研究室,早已做過相關研究,其於2009年公開發表的研究文章內寫著:「國內坊間傳發芽黃豆或是去皮黃豆可大幅減少嘌呤含,並強調其營養價值…本試驗針對黃豆之嘌呤含分佈及其於發芽過程中之變化加以探討,以為營養保健資訊之應用。」

也就是教授進行該實驗時,其實已耳聞了坊間傳聞,也就是距今6年前,其實已經經由實驗,證明了普林(也就是嘌呤Purine)在黃豆當中的分布情形。文章指出:「對完整黃豆而言,90.8 %的嘌呤物質存在於子中,胚軸所含的嘌呤物質則佔有7.5 %,僅有約1.7 %的嘌呤物質存在於種皮中,一般坊間所稱,去皮黃豆之嘌呤含低之法,其減少極為有限」也就是說,如果將一顆黃豆去皮又去胚,仍然會有高比例的普林存在於我們常吃的黃豆子葉裡(就是可以撥開的那兩片葉肉)

如果將黃豆結構都分開,取了同樣都是100公克的種皮、100公克的胚軸、100公克的子葉來進行普林(也就是嘌呤Purine)含量的比較,「可以發現種皮的總嘌呤量還是最低,而胚軸總嘌呤含為子的二倍,種皮的十 三倍。」也就是說,各結構於相同重量比較之下,普林較集中於胚芽裡面,因為黃豆裡普林的存在,實際上與黃豆的生長發育有關。實驗裡也發現,黃豆發芽生長 時,黃豆因為持續吸收水分,造成普林含量看起來好像是減少,但若去除掉水分重量增加造成的影響,換算成乾燥重量來比較時,可以發現發芽時黃豆裡的普林實際上是持續增加的情形

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去除普林呢?

例如: 以溫水浸泡16小時、或是蒸煮、烘烤、乾燥,普林含量也會有不同程的減少,其中以水煮的方式,可以降低較多普林。而在專業應用上,也有豆漿以食品級活性碳來專利處理等。

Ref.
賴正國、邱一鳴、翁瑞光、徐盟傑、劉文鴻、駱錫能。2009。黃豆發芽過程中嘌呤含量之變化。臺灣農業化學與食品科學 47:4 pp.171-177

駱錫能、陳榆涵、翁瑞光、邱一鳴、蔡佩君、尹新均。2009。浸泡條件對黑豆漿嘌呤含量的影響。宜蘭大學生物資源學刊5:2 pp.57-63

一種低嘌呤豆漿的加工方法。CN10286036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