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ingkok.buddhistdoor.com/cht/news/d/48154
聽說過兩位法師的開示:「假設並非立心扭曲意思,同一部經典,不同的人悟出不一樣的道理,這是
大家的根器(根基)、福德資糧 (智慧與障礙)上的分別,並非誰對誰錯。
假使有人堅持自己所學的才是正確,別人的不對,這是他對『法』的執著。法門有八萬四千個,修行的方法多的是,怎能要求身旁的師兄跟你用同一套方法熏修呢?
修行是個人的,不與別人比較結果,踏實的跟正法一點一滴按自己步伐去修習,當中沒有捷徑,只有如實努力。」
修
行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又不是我,怎知哪一套方法適合我呢?比如:你面對著一位資深的師兄,不斷告訴你熏修的法門有多好,那位法師撰的書很殊
勝;可惜的是你初學佛,很多名相也不明所以,而該位法師的名著卻是字字牽連著名相的,任你如何努力,總是看不懂,慢慢也提不起興趣學佛了。這不是法門不
好、名著不好,而是自己的根基未達到可理解的程度,我們常說的:「相應與否」,倘若相應,有些人一點就已經明白。
人
生就如一部經典,同樣蘊含生、老、病、死,有情緒、會煩惱,無人能倖免。也許你的經典是《阿彌陀經》,他的是《地藏菩薩本願經》,我的是《般若波羅蜜多心
經》,只是每人熏修的法門不同。人海中總有人與你修習一樣的經典,你和他和她讀著同樣的經典,可是悟出不一樣的道理,抱持不一樣的心念,做出不一樣的行
為,這便是我們的根基、程度、障礙之別,正如人的性格也有半熟和成熟之分。做事方式當然不一樣,硬要與對方比較結果,對自己的修習毫無幫助,亦只會令自己
容易生起情緒和煩惱,其實只需參考別人的學習過程,如果是正面的,向對方學習;假如是負面的,警惕自己不要犯同樣的毛病。沒人能評論我們的生活模式、做事
方法,只有按自己的步伐去做、反思和改正,一點一滴慢慢累積為上。
一杯水
我拿在手中,喝下去,對我而言它是暖和、適宜飲用的,而你卻可能認為它太熱了,怎麼喝得下去?不是你我的感覺出錯,只是我們體質和喜好不一樣,有甚麼好比
較呢?佛法是用來愉快學習,不求一朝出三界、了生死,欲速則不達。只有持正念老實修行,即使步伐慢,也不致走歪,多生多世以後,你我終必成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