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1日 星期六

聖嚴法師 -- 從哲學的觀點來看佛教

聖嚴法師 -- 從哲學的觀點來看佛教

大家都知道,如果從哲學的觀點來看佛教,佛教既非唯物論,也不是唯心論、唯神論,乃是因緣論。這次會議的主題「從心開始」,看起來好像是把佛教歸為唯心 論,甚至於我們法鼓山提倡的「心靈環保」,也似乎是唯心論的主張了。其實不然。佛教的基本立場,便是原始佛教所說的四聖諦、十二因緣,尤其是《阿含經》中 「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的緣起論,乃是以心為主體。而在四聖諦「苦集滅道」中,「苦」是煩惱心的現象,「集」是煩惱心所造成的種種後果的因,「滅」是 滅的煩惱心,即是從煩惱心得到解脫。「道」則是用種種修行的方法使得煩惱心變成解脫心。因此,四聖諦也是圍繞著「心」的主體而講。

十二因緣,是從無明開始。因為無明,所以才有三世十二因緣的生命過程。無明是煩惱心的主體,若從世間現象的分析來說,稱為五蘊。五蘊之中的色蘊,屬於物 質;其他的受想行識四蘊,則屬於心的部分。從生命的觀點來講,離開了心的部分,則物質是不存在的。因此十二因緣的內容,也是重視「心」為主體。從原始佛教 進入大乘佛教以後,初期的中觀派,便是根據四諦十二因緣的緣起法而立論。雖然中觀講空,意思是空去所有的執著心,不論人空與法空,乃至畢竟空,都是指的執 著心。因此從五蘊世間展開的眾生世間、國土世間,仍舊無法脫離五蘊。由此可見,中觀學派也與「心」的這個主體相關。所以《心經》講「照見五蘊皆空」、講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