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世出世間普成就 | 楊大偉 | 東周刊

踏入新的一年,很多人的願望,除了身體健康,都是「財源廣進」、「一本萬利」,這些祈願當然無可厚非。但佛弟子往往更會以「福慧雙修」和「世出世間普成就」來祝福大家,原因是真正對我們最好的,除了「入世」眼前的財富,更是出世長遠的福德智慧。

----------------------------------------------
世出世間普成就 | 楊大偉 | 東周刊


很多人誤會佛教徒就是不問世事,與世無爭,對世俗的事務奉旨不聞不問。就像環球經濟發展,乍看與佛學是兩門不相關的事,一般來說我們念佛禪修,講的是靈性 上的覺悟,與國民生産總值、就業率、債務危機、匯率升跌等好像「大纜扯唔埋」,但實情是佛學的智慧根本可以應用於世界的任何環節,尤其是現今世代不能忽視 的地球可持續發展。

筆者早前拜讀了一本一行禪師推薦的《可持續發展的智慧 – 21世紀的佛家經濟學》,作者Sulak Sivaraksa是一名出生於泰國,佛教界知名的知識份子和作家,他的著作將佛學融入經濟學,以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探討當今世界最迫切的問題。此書有力 地指出,佛學不但不消極,而且應該是二十一世紀社會和經濟困境的出路和發展藍圖。

根據Sulak,「佛家經濟學」一詞最早由德籍經濟學家舒馬赫提出,他指出現代經濟發展只知尋求無止境增長,完全無視地球有限的承受力,企業只知瘋狂追求 增長,而不少讀飽書的知識分子,亦淪為財富的奴隸。這種經濟運作模式,令各國陷於無休止的GDP追逐,同時令環境破壞,去到一個即將不能回頭的臨界點。

Sulak慨嘆道出,全球一體化令全世界一面倒地以物質主義成為價值觀,令只懂追求更多金錢的人類,沉淪於貪婪與不安的痛苦:「今天的暹羅,妓女比僧人 多。農民從農村躋進市鎮的貧民窟,曼谷由一個美麗的城市,變成一個骯髒醜陋的地方。東南亞肥沃的土地,曾幾何時足夠養育整個亞洲。現在,暹羅郊區的兒童, 有六成營養不足;數以百萬的印尼農民跑進爪哇的貧民窟;無數菲律賓人離鄉別井。」全球一體化沒有帶來一個互助互愛的地球村,而是以經濟發展之名,把掠奪合 理化,而當投機者掏光了一個地方的資源後,便轉移到下一個地方重施故技。

人只是宇宙一部分,非宇宙的主宰。Sulak認為社會問題是果,人心才是因:「改構社會必需從改構個人意識開始,再從個人覺醒推向全人類覺醒,因為四聖諦所說的苦,正活生生在社會上演,而且已蔓延到整個地球。」科技和經濟表面帶來進步,實際是加速我們步向空虛和痛苦。

但Sulak不是一面倒的反對發展,而是提出人類必須在物質和靈性中尋找平衡點。筆者想到一個較新穎的例子,就是近來在外國大熱的一個智能手機程式 Headspace,創辦人將正念、禪修等概念,用最貼近大眾的方式去表達,透過app的程式帶領大家如何每天用短短時間去靜修,正好將表面古老的理念和 現代的科技來個平衡和結合。

踏入新的一年,很多人的願望,除了身體健康,都是「財源廣進」、「一本萬利」甚至「橫財就手」,這些祈願當然無可厚非。
 

但佛弟子往往更會以「福慧雙修」和「世出世間普成就」來祝福大家,原因是真正對我們最好的,除了「入世」眼前的財富,更是出世長遠的福德智慧。同樣地,以 一間公司甚至整個經濟體系來說,我們要關乎的,不應該是一兩年以犧牲將來所換來的「風光」,而是世代長遠穩健可持續的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