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

為何要幫佛陀沐浴? | 楊大偉 | 東周刊

為何要幫佛陀沐浴? | 楊大偉 | 東周刊

佛誕對佛教徒來說可算是每年最重要的日子,因為正是慶祝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日子。而每逢佛誕,善信必然參與的大型活動,就是「浴佛大典」。這傳統的由來,是相傳佛陀降生後,天降香水為佛沐浴。

不過來到今天,「浴佛」的意義似乎變得越來越模糊,很多人在參與儀式時,都是向佛陀提出一連串的願望,祈求得到保佑,亦有人會鼓勵身邊的人一同參加「浴佛」,因為會有很大的「功德」。

心誠則靈自古至今絕對有數不盡的例子,但將拜佛變成「交易」,做供奉儀式去祈求換取某些祝福,便有違佛陀這位大覺悟者的原意。香港佛門泰斗覺光長老在今年 紅館浴佛典裡的致辭中,便特意指出,浴佛其實並非要浴一個佛像,而是要「浴心」,即是反省己身,清除貪心、怨憎心、無知無明的心,繼而具備慈悲心、喜捨心 和感恩心,這樣人心才會安寧,社會才能和諧。換句話說,「浴佛」以至其他儀式,重點不在「祈求保佑」,而是一個自我洗滌和覺悟的機會。

長老的這個提點,是有必要讓更多人知道。筆者感謝多年來有殊勝的因緣參與佛誕的大型活動,今年亦再次在佛誕當晚作演講嘉賓,主題是應用佛學的智慧於職場和工作。到講座尾聲的答問環節,一如以往,出現了像以下這類型的問題:
* 念佛能否減低失業的機會?
* 對某人的不正確行為感到不滿和憤怒,請問念經能不能息怒?
* 假如公司有一個麻煩而沒有生產力的員工,解僱他會有甚麼因果?
* 我和公司的同事因宗教不同而產生很多磨擦,應該怎辦?


 現場的高僧大德聽到這些問題都會指出,失業的大前題不是在有沒有念佛,而是自己工作的態度和表現。面對「惡頂」的人時能否息怒,是看我們的待人處世,若企 圖以火撲火,那念多少經也沒有用。至於假如公司有人不事生產兼且添來大大小小的麻煩,解僱他不但不會有惡果,而且是必須要做的事,否則只會把負能量和得過 且過的習慣傳播給更多人。至於最後那條問題,佛教徒都是講求包容和自在,絕對尊重其他人的宗教和個人修養,若出現磨擦,肯定是先反省自己。

其實這些問題背後的重點,是大家其實不應將佛陀神化或偶像化,亦無需將日常生活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正如長老說的「浴佛其實是浴心」,佛學其實就是去除心中垢污和執著,令身心得到自在,懂得調節自己的狀態。

佛家有云:「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一天到晚把佛掛在嘴邊,但轉頭展現的卻是各式各樣的貪嗔癡,那是不可能會得到保佑的,因為佛的核心思想其 實離不開兩個字,就是「因果」。若是以實實在在的心去種善因、結好緣,以行動幫助眾生,那到因緣成熟時,即使不求,好報也定必會出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