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以奉獻的精神成就他人

 
奉獻並不等於是犧牲,很多人把犧牲跟奉獻當成是同一回事,其實不然。奉獻是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貢獻給最值得我們尊敬的對象;雖然奉獻了,卻不但不會損失,反而在奉獻中自我成長,收穫更多、進步更快。這就是「四眾佛子共勉語」中「利人便是利己」的道理。


可是犧牲就不一樣了,犧牲只能一次,例如用身體來犧牲,犧牲後就沒有了,一粒麥子種在土底下,生出更多的麥子後,自己卻沒有了,這如同犧牲了上一代來成長下一代。乍聽之下蠻令人感動的,很多人也覺得這是非常的偉大,就如同有人說父母是為兒女犧牲,男女為愛情犧牲等,其實這是非常悲觀的。以佛法的觀點而言,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盞智慧、慈悲的無盡燈,我們可以把這一盞無盡燈奉獻給大眾,讓大眾都來點亮他們自己心中的那一盞燈。這是《維摩經》中所說的,也就是佛心。把你的智慧、慈悲,以及所有的一切奉獻給他人,讓別人得到安慰與想要的,但自己並沒有損失,這是奉獻,而不是犧牲。犧牲是毀滅自己而利益他人,奉獻卻是永遠的成長自己又成就他人。一位沒有慈悲心,不與其他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不願意奉獻的人,是沒有福報的人。


能夠奉獻,就能夠成就大眾。佛陀告訴我們,要成佛應該要先修學佛法,要先學習著如何斷煩惱。而斷煩惱最好的方法就是學習菩薩的精神,就是「利益眾生、廣結人緣」。而做菩薩先要發大菩提心,而初發心是最可貴的,所謂「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行遠登高都是從腳下的第一步開始,如果腳下第一步不跨出去,一味好高騖遠,則永遠只是望梅止渴,不切實際,止不了渴,因此一定先有初發心,然後腳踏實地的照著去做。


我們要時時刻刻提起自己的初發心,在修學佛法的道路上,如果覺得疲倦,有一點退心時,就要再提起初發心。初發心就是成就佛道、成就大菩提道的大願心。其實也就是大家都已經很熟悉的四弘誓願中的「眾生無邊誓願度」,最終的目標則是「佛道無上誓願成」,而次序應該是要成佛必須先學佛法,學佛法先用來斷煩惱,要斷煩惱先要發願度眾生;因此四弘誓願的第一句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其次是「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最後才是「佛道無上誓願成」。所以說,菩薩是自己未度先利人,這就是菩薩的初發心。


(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九日講於臺北國父紀念館「一九九七年法鼓山年度盛會-同心同願,法鼓傳薪」,刊於《法鼓雜誌》一○一、一○二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